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發展路徑:從共同利益到共同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1-31 00:24:16  


APEC“胡連會”上,胡錦濤提出“要為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造條件”。
 

  後ECFA的兩岸和平發展機遇期

  (一)、維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基調不變

  經過九十年代的經驗,大陸對於台灣的政治生態、特別是選舉操作,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大陸的危機預防與管控的自覺性已日趨增強。從扁政府時期危機管理到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的機遇管理,北京原本強調要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主觀上期待國民黨領導人在掌握執政權時,趁早將兩岸關係往前推進一步。

  2008年年底宣示的胡六點就透露出北京期望將兩岸的經濟、國際空間議題和政治定位綁在一起談。從“兩岸一甲子”到APEC連胡會所顯示的訊息是,北京有加速推動政治談判的主觀期待。馬政府現階段設定“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兩岸議程。在APEC連胡會上,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要為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造條件”;我領袖代表連戰在當天記者會上則表示,政治對話的時機尚未成熟,顯然兩岸對於“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議程節奏存在矛盾。

  然而,這兩年來,國民黨先後在縣市長與“立委”補選遭遇挫敗,使得北京由先前樂觀預期轉為憂心忡忡,尤其對於藍軍在年底五都選舉和2012“總統”大選選情之憂慮,更是溢於言表。在這樣新形勢下,北京“促談政治”的態度有了轉折:兩岸經濟優先、政治暫緩,同時定調要“加大兩岸交流力度”,為馬政府創利多,尤其是ECFA只能加分,不能扣分。

  上海東亞所章念馳所長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在中國評論2009年11月號“要正確把握當前的兩岸關係”一文中提出了“和平發展期”與“和平統一期”是有區別的觀點:“我們要擺脫急功好利與急於求成的心理,要充分認識到奠定新的關係,改變過去六十年乃至一百年行程的某種意識,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做了幾件好事可以改變過來的”“我們要尊重兩岸關係的規律與特點,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不適當地把難以解決的問題拿到條件不成熟的時機解決,要堅持擱置爭議,讓交往、交流、經貿文化關係,對話與談判的進程愈長愈好,在建立了良好信任的基礎上,再解決政治分歧更為妥當”。

  中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周志懷的觀點應更能反映北京現階段的思路:“在兩岸關係發展機遇期的初期,不能要求什麼問題都在這個時間段內解決,如果設定過高目標,脫離實際環境,將會破壞或縮短機遇期。”“兩岸間總要面對某些政治議題的,雖然解決高政治議題的時機尚未成熟,條件並不具備,但我們完全可以為逐步破解兩岸政治難題不斷創造和積累條件”。他認為,如果國民黨能實現連任,執政八年乃至更長時間,這樣一個時間段恰恰與大陸2020年前的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是相吻合的,從機遇期的週期性特徵考慮,把這一波歷史機遇界定為八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段應是比較合理的(注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