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紅衛兵們為什麼懺悔

http://www.CRNTT.com   2010-11-11 11:49:35  


紅衛兵在天安門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訊/“一個敢於直面歷史錯誤的民族,是一個理智和清醒的民族,而這樣一個民族,才能獲得世人的理解和信任,才不會遭到‘和平演變’,才會有真正的‘朋友遍天下’”。《中國青年報》冰點時評欄目今日登載評論員黃秀輝的文章“紅衛兵的懺悔是公民良心自救運動”,其內容如下:

  讀了《紅衛兵懺悔記》(《中國青年報》11月10日)一文,感慨良多。筆者當年是“紅小兵”,雖然沒有像紅衛兵那樣在批鬥大會上打罵過老師,但也舉過拳頭喊“打倒”,還代表全班同學寫過批鬥“反革命”老師的大字報。可以說,當年的紅衛兵申小珂“羞愧心情困擾20年”的心路歷程,代表了中國一代人。

  誰在“文革”中沒有錯誤?在那個“全民皆兵”也“草木皆兵”的年代,在那種“人人過關”和“人人表忠心”的環境下,有幾個人能不“披掛上陣”?有幾個人敢“撫叛徒的屍身痛哭”?有幾個人敢與“偉大領袖”或“革命群眾”唱對台戲?當年的我們就是柏拉圖《理想國》“洞穴之喻”裡的囚徒,把牆上假人和假獸的影子看成真的,互相揭發、告密、陷害。

  有必要懺悔嗎?筆者用一個德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柏林牆倒塌之後,東西德統一。德國法庭對射殺那些試圖穿過柏林牆同胞的原東德軍人警察進行了審判。那些行惡的軍人警察,在法庭上為自己開槍射殺同胞的行為作無罪辯解:“我只是奉命行事,因是職責所系。”法官質問:“難道你無法不將槍口抬高一公分嗎?”

  人民的順從和狂熱滋養了法西斯的囂張、縱容了國家暴力,電影《朗讀者》裡漢娜的認罪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句“他們身不由己”可以輕輕放過的。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集體狂熱,不能離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但不等於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隨便指責,而是要反思讓每一個人心中的希特勒都受到遏制的制度!

  二戰結束後,德國人“全民懺悔”。正是在“全民懺悔”的基礎上,當年的西德實現了“社會和解”,也使德國以悔過自新的形象得到了全世界的諒解。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他獻上花圈後,肅穆垂首,突然雙腿下跪……勃蘭特對媒體作解釋時說:“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言外之意,每個德國人都有一份原罪。

  德國人可懺悔、可反思,中國人為什麼不能?我們把“文革”的罪過都推給了“四人幫”,其實那是一個“多數人犯罪”的過程,可我們缺乏發自內心的懺悔與罪感!一個缺乏反省、缺乏發自內心的罪感文化和恥感文化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地從天災人禍中吸取教訓,不可能從天災人禍中提升靈魂,不可能從天災人禍中進行制度革新。我們習慣了歌頌與遺忘,通過塑造和歌頌英雄來掩蓋自身的無能與罪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