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學生的冷漠是怎樣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11-01 10:36:09  


 
  當然,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更複雜,政治上的冷漠與恐懼在某種角度上看,與道德狀況中的廉恥之心的缺失恐怕很有關聯。多年來,我常痛心於很多(並不是個別)大學生心靈中已經完全沒有了廉恥之心。例子之一∶考試不及格(而且分數遠遠低於及格線),還敢公然請求老師把分數改過來,理由是如果不及格就拿不到獎學金;例子之二∶課堂上最常見的現象是,遲到的同學很少有表現出哪怕是一點的難為情、因而趕緊找座位坐下,相反是大搖大擺、談笑風生地進課室。類似的例子恐怕舉不勝舉。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本來,在人倫社會中長大的人,在其天性中應該具有最起碼的廉恥之心;有沒有廉恥之心,這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分水嶺。上述的現象當然算不上什麼大奸大惡,但是正可以折射出廉恥之心的真實狀況。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說我們的教育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失誤的話,那麼,最大的失誤就是我們有些學生連最基本的禮義廉恥之心都不具有,甚至不願意具有。在政治上的廉恥之心的缺失,使內在的精神污點的問題不構成道德的壓迫性力量,不會使大學生產生對自己的厭惡和鄙視。

  再看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什麼藝術節、文學周、知識競賽、歌手大賽等等,經費不少,氣氛熱鬧,然而有思想水準、有良知與自由情懷的作品少之又少。校園文學充斥著風花雪月、無病呻吟之作,遠離社會與人民。而這些活動往往又是極端功利的,參加者、積極者可能會在各種評獎活動中獲得相應的分數。今天的大學校園裡很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到處彌漫的一種普遍的功利主義心態與行為:把公益行為、政治選擇、價值認同等自我選擇的真實性徹底拋棄,一切都是從赤裸裸的實用功利目標出發,明明沒有任何真實的信念可言,而又不憚於信誓旦旦地表演。我經常注意到,當各種節慶來臨時,校園裡學生的墻報會令人感到時光倒流、不知今夕何夕。再也很難看到一本出自學生之手的有思想分量的獨力自辦的刊物,再也很難聽到在長夜中關於政治與哲學、祖國與人民的激烈辯論 — 而所有這些本來是校園作為思想的搖籃必須具備的,也是我們曾經多麼熟悉的生活啊。

  我們甚至可以從今天的大學生對季節和時間的感受來觀察他們。比如說,中國的五月是鮮花開放在原野上的日子,五月的鮮花開放在歷史記憶的深處,每隔十年,是一輪新的花期,是以歷史撞擊現實的汛期。五月中的大學生不應該不想到“五四”這個日子。然而,在主流層面的校園應景活動之外,有多少人還會有發自內心的遙想、追問以及獨立和自由的思辨呢?詩人說,還有更殘酷的日子,還有更殘酷的紀念,但是更殘酷的是日子被奪走、被遺忘……1989年5月10日出版的第五期《讀書》有一組文章談五四傳統、留學生和知識分子的宿命、反思學生運動與面對現實等問題,該期的“編後絮語”發出了如此激憤的聲音∶“唉!希望還在年輕人!你們才有真正可能成為‘五四’之子。只希望中國的環境不要逼得你們也走上我們走過的老路才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