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以“制度建設”替代“GDP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08:07:10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訊/“……人們不但不應當對中國成為GDP大國感到驕傲,而是應當對流行很久的GDP主義作深刻的反省。很顯然,快速的GDP增長,不僅沒有支撐中國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設,而是在快速摧毀社會賴以生存的一些最基本的制度。”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為何要以“制度建設”替代“GDP主義”》,詳細內容如下: 

  近日,有關中國的總體GDP已經接近或者超越日本的消息,從中國官方有關人士那裡傳出來,在海內外引起了不少回響。人們都在思考著這個數字對中國內部發展和對外關係的意義。無疑,這個數字使得很多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一些人對中國何時能夠趕上日本已經等了很多年了,現在終於來了。實際上,一些人早開始關注中國何時能夠超越美國的問題了。從不同角度來看,GDP數字的增加所能產生的民族主義或者愛國主義效應非常直接,也非常容易理解。在海外的反應看來,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數字表明,中國的確已經崛起成為大國了。而中國的大國身份又有複雜的意義。一些人認為,中國要在外交領域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同時,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國周邊的一些小國家的擔憂也在上升,那就是,隨著中國GDP超越日本,中國是否會趨向“霸道”?很多觀察家在密切關切著中國官方乃至學者的一言一行。

  海內外的諸如此類的反應倒是預期之中的。但是從中國的GDP發展模式,結合歷史的經驗,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似乎更具有意義,那就是:GDP的增大可能不是使中國更強大,相反更脆弱了?GDP通常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誌,沒有一定量的GDP就成為不了大國。按照學界的一般標準,GDP總量是大國的一個綜合國力基本標誌。但是,這並不是說,GDP總量越大,國家力量就一定越強。這取決於各種不同的因素。例如GDP的來源,GDP是否來自經濟制度、技術的創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還是簡單的經濟規模擴張和財富的積累。再如GDP的去向,即所生產出來的GDP如何配置和使用。配置和使用得當,就可以有助於制度建設,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但配置和使用不當,反而會阻礙制度建設和可持續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