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伊核,美國圍而不攻的深層原因 | |
http://www.CRNTT.com 2010-07-15 08:13:53 |
伊拉克,組閣久拖不決 7月3日,美國副總統拜登突訪伊拉克,目的之一是向伊拉克各派領導人施加壓力,以期推動今年3月伊拉克國民議會選舉後就陷入僵局的組閣進程。 美國計劃在8月底前撤出部分軍隊,但伊拉克組閣遲遲不見進展,美國撤軍缺乏良好的政治環境。目前,伊拉克的暴力事件多數背後都有政治目的,如7日發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造成了400多人死傷的爆炸就是針對什葉派發起,企圖再次挑起教派衝突。在沒有完成組閣的情況下,暴力事件不會停止,美國軍隊很難“全身而退”。 在組閣結果上,美國或也不得不考慮伊朗在伊拉克什葉派中的影響力。在薩達姆統治時期,包括總理馬利基在內的一些什葉派領導人都曾在伊朗生活,伊朗能夠通過這層關系在伊拉克什葉派中發揮巨大作用,這也成為美國在制定對伊朗戰略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 土耳其對於伊拉克政局的影響亦不容忽視。2日,土耳其戰機再次越境轟炸了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組織基地。而此前不久,土國務部長恰拉揚還對伊北部城市進行了旨在密切雙方經貿往來的訪問。土伊在安全領域存在的巨大分歧將是伊拉克重建道路上繞不過的一道難題,而土耳其的對伊立場將對伊拉克政局乃至國家走向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土耳其在中東熱點問題上頻頻亮相,被看做是戰略轉向的一個信號。對此王京烈表示,土耳其近來的表態有多重政治考慮。它是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同時又是中東伊斯蘭國家中唯一的北約成員國,還是最早承認以色列的國家之一,一直被認為是“偏向西方”的伊斯蘭國家。其近來的表現,一方面是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由世俗化路綫向伊斯蘭路綫靠攏的外在反映,另一方面也是長期加入歐盟不成,轉而尋求在本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增加和西方國家討價還價籌碼的體現。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7月14日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