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 |
中國民營經濟的危機 | |
http://www.CRNTT.com 2010-04-03 11:34:22 |
究竟是否存在國進民退,我覺得這是我們首先要討論的問題。從官方從主流媒體的報道來看,有兩個有官方背景的發言數據值得我們注意。一個是去年10月份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數據,他是在十月底的會上提出來的,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他的數據表明非國有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之外的企業),2005年所占企業數量的比重是89.89%,2008年提升到95%;我覺得數量的概念意思不大,因為國有企業的數量、個頭都比較大。我們知道很多民營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從2005到2008年企業的數量是增加的;產值比重由2005年的66.72%上升到2008年的71.66%,產值的比重也在上升,三年之中,上升了百分之五點幾,資產的比重由2005年的51.95%上升到2008年的56.62%,也上升了將近五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由2005年55.96%上升到2008年70.34%,這個上升的幅度比較大,將近15%;就業人數的比重也是從2005年72.81%上升到2008年79.7%,也有百分之七八的增長,這是國家統計局局長的數據,從相對的比重、產值、資產、利潤以及就業人數的比重來看,不存在“國進民退”,而是“國退民進”。 第二個數據,兩會前夕,政協開會的第一天,政協的發言人趙啓正在新聞發布會上,有一個鄭重其事的回答。因為國內外的記者都提出一個國退民進的問題,趙啓正也是有備而來,他列了一組數據:在去年的工業增加值方面,私企是18.7%,國企增加值是6.9%;企業總資產方面,私企增長是20.1%,國企增長是14%;從業人數方面,私企增長5.3%,國企增長0.8%;主營業務收入方面,私企增加18.7%,國企則降至0.2%;企業利潤方面私企增加17.4%,國企下降4.5%;這是“國進民退”呼聲最高的2009年,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密集實施的一年。從業人數私企增加5.3%,國企增加0.8%,僅僅這一個數據,我看到有人質疑。 馬建堂和趙啓正得出的結論是,從全國範圍、數據上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從私營企業非公經濟的絕對的增長來看,去年數量增加了10%左右,投資增加了將近30%,去年的民營企業非國有經濟就業上升的幅度還可以,盡管上升的速度沒有國有的快。 兩會上還有很多這樣的聲音,否認存在國進民退。有兩個比較典型,一個是山西省的省長王君,王君認為山西煤炭的整合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中糧的老總寧高寧也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言論,國企搞得好,就說是國進,這是不對的,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搞得不好,銀行不貸款,這也是合乎情理的。在這之前,國資委的主任李榮融,在去年年底的一個中國公司治理會上,也講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兩會上的言論稍微委婉了一點,說國進民退是暫時的,國退民進有一天也會到來,國退的日子、民進的日子也會到來,說得比較委婉。 從全國數據上看,盡管這幾年民營經濟發展的速度慢了一點,但是總體上,還是國退民進的,這個我們要承認。這三十年以來,總體上講,是國退民進的,即便是這幾年國退民進的速度慢了一點,在民營經濟發展比較困難的2009年,還是國退民進的,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基本的結論。 另一個數據:某些地區,某些行業存在著嚴重的“國進民退” 我們講數據分析時,不應該忘了另一個數據,一個數據能夠說明問題的時候,要有兩個前提,非國有經濟占國家資源不到40%,創造的GDP是70%,吸納的勞動力是80%。占整個社會資源60%以上的國有企業,對GDP的貢獻卻是不足30%,吸納的勞動力不到20%,非國有經濟所占資源、創造的GDP、吸納的勞動力之比是4:7:8,國有企業倒過來是6:3:2。當然還有其它的數據,這個數據比較有代表性,是中央黨校的研究室研究民營經濟的專家周天勇教授講的,這個數據比較典型。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