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公益基金會“抗稅”實錄

http://www.CRNTT.com   2010-02-17 11:00:58  


   
就想做點事兒

  為了防止一些個人和團體通過非營利組織捐贈進行偷、逃稅和洗錢等不法活動,政府嚴格限定了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使用流向,具體到公益基金會,每年用於公益性事業的總支出額必須達到上一年淨資產餘額的8%。很多機構的抱怨在於,假如當年的收入抽去25%的所得稅後,達不到8%的公益支出要求,就必須動用本金,導致本金趨於減少,增值收入不能持續,基金會規模將日益萎縮。

  “我拿我基金會的資金去做組合投資,收入當年能有8%以上嗎?如果沒有,那我的支出就得動用本金,我怎麼活呢?”參與第二次聯名的楊平對本刊記者說,“一個正常的基金會,在市場上的回報應該高於他的行政費用支出加上當年他的社會事業支出份額,大致抵消之後,才可以維持長期生存。”

  楊平是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的執行幹事長,此前曾主持過國內一些知名NGO的管理工作。依據他的經驗,一個非營利組織在成立的前3年,行政經費支出絕對不會低於當年總支出的20%到30%。相對成型和穩定後,費用才會有所下降。他抨擊財稅管理部門,認為他們是患上了“體制病”,想要多收、多撈。

  “現在是各部門各吹各的調,財稅部門的天職就是應收盡收,對偷漏稅和洗錢特別敏感,本能就是要控制。”

  兩則財稅通知下來後,在2009年12月17日一次聚會上,楊平遇到了徐永光。徐永光問他如何是好。楊平說,“咱們能有什麼辦法?嚷嚷啊。”

  就這麼相互一番攛掇,陸續有非公募和公募基金會加入聯名隊伍,聲勢越做越大,一上來他們就要求與財政部長和稅務總局局長直接對話。此事據傳得到了民政部官員的首肯,在財稅部門的那兩則通知中,主管民間組織的民政部是被排除在外的。

  “目前中國的非公募基金會才635家,加上老的公募,才1500家不到。這種情況下,必須像當年改革開放對待民營企業一樣,要放水養魚,”楊平彈彈手裡的煙頭說,“不要天天老想著自己那點財稅收入,加起來總共才幾十億規模,你收個屁稅,這都不算稅。”

  聯名之前,他們一幹挑頭人曾組團去美國考察了一圈,對那裡的公益事業發展狀況簡直是望洋興嘆。美國目前有7.5萬家公益組織,2008年,即使在金融危機的陰雲籠罩之下,各類機構仍得到了3076.5億美元的社會捐贈,這筆資金相當於美國當年GDP的2.2%和聯邦政府當年支出的10%。這些機構已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力量。

  “我們要讓他們認識到,才1000多家就左卡右卡,沒必要。”楊平的口氣大得很,“現在是永光在牽頭,永光人老實,體制內出來的,不會使壞招兒。要是我,非逼得他對話不可。我今天一招明天一招,就要弄得他們下不來台。”

  楊平是北京大院子弟出身,台面上下都比較吃得開。對於孫冶方基金會這種純做研究資助的機構而言,與重稅還有好大一段距離,談不上什麼壓力。但如果換成是南都基金那種規模上億的“盤子”,徵稅之下殺傷太大,他揚言就是玩了命也會把事情搞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