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大處著眼 回歸經濟面看ECFA

http://www.CRNTT.com   2009-10-28 11:03:50  


將ECFA回歸經濟面,是明智的選擇。
  中評社台北10月28日訊/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強調應該“大處著眼、回歸經濟面看ECFA”。文章內容如下:

  在“勞委會” 公布我國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就業市場的影響報告,加上之前大陸商務部公布的評估,顯示其經濟獲利數字高於台灣之後,各種質疑與反對聲浪又起。在此,我們必須指出,談ECFA必須從大處著眼,回歸經濟面看待。 

  政府與產業界迫切希望與對岸簽署ECFA,最主要的原因是明年“東協加一”(東協加上大陸)、號稱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將上路,屆時區內的關稅,大部分都將降到零。被排除在外的台灣,出口到此地區的產品─從石化、機械、到紡織、電子…,所有產品都就將面對高於區內各國的產品關稅。 

  在全球激烈競爭下,目前產業界出口普遍只有個位數字的獲利,一旦被課徵高於他國五%到十%不等的關稅,短期而言,競爭力頓失、獲利下降;長期而言,許多無法調適因應的廠商,別無選擇的要“根離台灣”、進入該區內投資設廠以享受零關稅,國內的投資與就業機會必然減少。因此,與大陸簽署ECFA以突破“邊緣化”、避免出口產品被課徵較高關稅,是唯一的選擇。 

  有人問:為什麼不與區內其它“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一樣可達突破被排除在區外的目的?這就是國際現實,現階段,台灣就是無法與區內其它“國家”完成簽署FTA,台灣與中南美“友邦”簽再多的FTA,都無助於突破被排除在東亞自由貿易區外的現況。反而是各國在觀察,如兩岸順利簽署ECFA後,才可能與台灣簽FTA。從大勢著眼,台灣已沒有不儘快簽署ECFA的條件了。 

  至於反對者根據中國商務部估計,兩岸簽ECFA後對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可增加二七○億美元,高於台灣GDP增加的六九億美元,“好處不是台灣盡得”,甚至認為台灣“得不償失”,因而反對簽署,則更是不可取的謬論。因為明顯的是台灣在此協定中也有得利,如無此協定,台灣的GDP卻會因此減少、失業增加。更何況看此數字必須把經濟體規模加入考量,以此估計,簽ECFA台灣GDP是增加一.七二%,大陸是○.六三%,台灣受益還比大陸高。 

  而且,換個角度看,兩岸都能從ECFA獲利,才顯示簽署ECFA不是大陸片面對台灣的“示惠”,而是正常、雙方都能獲利的經濟協定。反對者不回歸經濟面著眼,一味在政治面作文章,只是陷台灣經濟於危機。 

  至於部分人士以“勞委會” 與“經濟部”有關ECFA對就業市場影響的評估不一樣,及會對部分產業有負面影響而反對,則更是見樹不見林的說法。不同的經濟模型、模型的參數估計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而且,坦白說,這些都只是一個預估值,經濟體是有機的調整,最後的數字一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預測正確。而由於各經濟體內個別產業與他國同樣產業的比較利益不同,因此一定有產業受惠、有產業受損,只要整體經濟體受益即值得作。政府的責任是對受損的產業與勞工,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如對失業勞工的救濟、輔導,對廠商給予產業升級協助等。反對者以某些產業受損而主張不簽,最後是更多產業受損,整體經濟更將因此受創。 

  當國內還在為ECFA是否該簽署流於口水戰時,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國韓國,已“全球簽透透”;十月韓國再與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歐盟,簽署了FTA,三年內,歐盟銷往韓國的九九%商品將取消或逐步降低關稅,預估雙邊貿易額可增加三二○億歐元。在此之前的八月,韓國也才與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簽署相當於廣義FTA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兩年前,韓國也已與美國簽署FTA,目前正待兩國國會批准。至於更早前,韓國已與新加坡、東南亞國協簽署FTA,讓韓國對該地區的出口金額呈二位數成長。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還有多少本錢與時間去爭執、去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