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美國正逐步搞垮中國大豆產業

http://www.CRNTT.com   2009-09-16 11:23:31  


難以想象我國如果大豆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其加工業也遭到美國企業壟斷的情形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訊/光明網今天發表邱林的評論文章“美國正逐步搞垮中國大豆產業”,文章表示,“…早在2005年就有外電報道稱,美國大豆大規模進入我國,國內大豆產業將面臨崩潰…政府相關部門卻無能為力,任憑美國企業在國內肆意擴張…與其說是某些部門缺位不作為,還不如說是一些部門在解決大豆進口上採取的是‘重洋輕內’的管理方式,不但對國產大豆的發展是一種危險,同時對市場規律也是一種扭曲”。文章內容如下:

  自2002年我國取消大豆的進口關稅和配額限制之後,國產大豆的主產區和加工企業的集聚地黑龍江就持續感到外來的壓力。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消費大豆約5000萬噸,其中70%至80%均為進口大豆,主要來自美國和南美洲國家。同時,美國糧油企業已開始在我國布局,成立油脂加工企業。一時間,“保衛大豆”的呼聲此起彼伏。(9月9日《羊城晚報》)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十年時間,我國就從大豆的出口大國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同時,一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我國大豆產業正被美國等國家的糧油企業逐漸蠶食。現在,透過大豆的進口依賴,美國糧油企業對我國大豆產業鏈的控制,讓我們看到的是我國岌岌可危的本土大豆產業。 

  在我國大豆產業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美國、巴西等生產大國卻在大力扶持大豆的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美國政府每年都拿出190多億美元補貼大豆,其年產大豆均在8000萬噸左右,其中35%用於出口,年出口量在2800萬噸左右。而我國正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地。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突破2000萬噸,達220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8.2%,其中70%來自美國。 

  當然,進口的大量增加,並非由於受到國內需求增加的拉動,而是由於美國大豆如潮湧入,造成山東、江蘇等幾個省份依靠進口大豆的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國內種植業更是遭受重創。幾年來,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面積近迅速萎縮。2006年該省大豆種植面積為5905萬畝,比2005年減少了416萬畝,而2008年大豆面積已降至4700萬畝以下,再減少600萬畝左右。 

  觀察美國企業這幾年在我國的攻城掠地,我們發現,他們不僅實現了對我國的大豆進口貿易的控制,而且還完成了對我國食用油產業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控制權。目前在國內前十大大豆加工企業中,只有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沒有與外資聯姻,其餘均被美國等國家的糧油企業獨資或參股。 

  為了壟斷我國大豆市場和加工業,美國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他們經常派出人員到我國進行打探。今年8月中旬,來自美國大豆協會、美國大豆基金會、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等機構的一行十餘人,對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考察,還深入到田間地頭和部分企業。他們在與該省大豆協會座談時,建議黑龍江集中力量發展食品用大豆,也就是說放棄榨油。美方的建議遭到該省大豆協會的否定。 

  由此可見,美國人的野心已是欲蓋彌彰,他們正採取不正當手段,企圖搞垮我國大豆產業。縱觀我國大豆產業遭遇美國企業的“控盤”,有關我國農業在加入WTO後將受到進口農產品衝擊的憂慮已成為現實。我國的水稻和小麥基本能自給自足,政府可以通過最低保護價進行收儲調劑餘缺,從而很好地控制了價格的波動,保護了相關產業。但是大豆卻嚴重依賴進口,同時,我國大豆國家收儲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而國內的大豆市場幾乎讓給了美國企業。 

  其實,早在2005年就有外電報道稱,美國大豆大規模進入我國,國內大豆產業將面臨崩潰。2006年以來,一些部門也展開了一些拯救行動。目前,面臨崩潰的本土大豆產業,政府相關部門卻無能為力,任憑美國企業在國內肆意擴張。造成這些問題,與其說是某些部門缺位不作為,還不如說是一些部門在解決大豆進口上採取的是“重洋輕內”的管理方式,不但對國產大豆的發展是一種危險,同時對市場規律也是一種扭曲。 

  難以想象,像我國這樣的大國,如果大豆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其加工業遭到美國企業壟斷,將來發展到13億人就等著吃人家的東西,那將是民族的一種悲哀。業界專家認為,我國企業是有能力突破跨國公司價格壟斷的,當務之急是,國家應完善國際貿易的有關法律,填補法律、政策空白,爭取市場話語權。同時,我國應像美國那樣,加大對農民財政補貼,鼓勵種植是扶持國內大豆產業的首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