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出口導向增長方式 應適時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09-06-29 10:23:42  


應適時調整出口導向的增長方式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海關總署5月外貿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連續七個月下降,且降幅繼續拉大。多數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口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世界經濟形勢未見明顯起色,導致外需萎縮。專家們建議要盡快落實穩定外貿的六項政策。
 
  中國經濟時報刊登記者崔克亮文章表示,值此外貿衰減之際,更應從戰略上反思中國過去長期秉持的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以便切實保障中國經濟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出口和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而消費則長期未能得到提升。這些年,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一直在60%以上;淨出口占GDP的比重長期高於10%,投資占GDP的比重長期高於50%,消費占GDP的比重則長期低於40%。俗稱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之間的比例不夠協調和合理,幾成中國學界和決策層的共識。 

  事實上,據有關機構統計分析,最近30多年世界GDP構成中,私人消費是其主要部分,基本在60%以上,加上政府消費的14%—17%,消費占全球GDP的7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占21%—23%,庫存增長一般都低於2%。因為世界整體的進出口抵消,所以沒有淨出口的貢獻。自1970年以來,世界GDP的這個構成比例基本上沒有明顯變化。 

  兩相比照,中國與世界GDP的構成差異懸殊,主要體現在消費的占比上。由此可見,適時對中國出口導向(或曰外貿依存度過高)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調整,乃勢所必至,理所固然。 

  首先,經濟增長的目的在於讓國民的生活水平更高、幸福指數更高;換言之,經濟增長是一種手段,而讓民眾生活質量改善是目的,即經濟增長是末,而民眾福祉是本,本末不能倒置。現實是,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出口的高增長、外匯儲備的高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低廉的勞動力和對資源環境的低效無度損耗污染為代價而換取的。 

  有關統計顯示,目前在京滬穗等內地大城市中,最低工資標準普遍僅為當地月平均工資的25%—40%,明顯低於40%—60%的國際通行標準;印度製造業工人平均工資是中國工人平均工資的1.5倍,津巴布韋是中國的2.2倍,韓國是中國的12倍,日本是中國的29倍,美國則是中國的47倍。一般而言,分配率(勞動者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勞動者工資性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額越大,社會分配越均等、公平。在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間,2000年,美國分配率為58.31%,德國為53.84%,英國為55.27% 。而中國職工工資總額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全國平均在12%—16%之間,加上占工資額30%的福利,則在15%-20%之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