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稅制改革比起徵點調整更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09-06-20 10:21:23  


中國稅制結構使民衆對自己的稅負很不敏感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訊/財政部個人所得稅課題研究組近日發布一份題為《我國個人所得稅基本情況》的報告,除介紹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概況外,對公眾較為關心的幾個問題做出回應。關於“個稅起徵點是否應該上調”,報告持反對態度,其主要理由是:大幅度提高起徵點後,高收入群體受惠多,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反而會受損。因為,個稅主要用於補助弱勢群體等,如果扣除額提高過多,高收入者繳稅大量減少,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國家對低收入群體的支出也會減少。

  新京報發表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秋風文章表示,這樣的邏輯似乎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事情混淆在一起:人們要求提高個稅起徵點,是為了在徵稅環節減輕稅負。個稅報告關心的卻是政府財政支出。但只要財政制度比較健全,這兩點本來是可以魚與熊掌兼得:政府可以一方面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另一方面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財政受惠額。舉個例子,即令稅收不增加,政府取消公車支出,就完全有能力為農村居民建立起相當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 

  文章稱,過去若干年來,輿論一直致力於改革財政支出結構,政府相關部門也有不少動作,但調整的力度還不夠大。這方面變革的遲緩不難理解:政府部門缺少動力自願減少用於自身消費的那部分支出。只有納稅人、民眾不遺餘力推動,才有可能根本上改變財政支出結構。可以說,財政支出結構調整遲緩,說明民眾的推動力太小。這有多種原因,其中一條是目前的稅制結構導致廣泛的稅收冷漠症。 

  在法治較為健全的國家的政府稅收收入中,以個人所得稅為主的直接稅比重是較高的。而在中國,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來自以流轉稅為主的間接稅,而這樣的稅制結構使民眾對自己的稅負很不敏感。比如說,除了企業家、學者外,沒有幾個人關心增值稅改革。相反,人們對個人所得稅的風吹草動都很關心,大家也頻繁提出提高起徵點的訴求,這種民意壓力也確實發揮了作用。 

  文章指出,如果要整體降低稅負,並使稅制合理化,那就最好讓所有人都繳納看得見的稅,即直接稅,在中國,最重要的就是個人所得稅。這樣的稅制將把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以最簡單的方式清晰而準確地呈現出來,從而培育出真正的納稅人———公民。它將能夠推動稅制趨向合理化,也推動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化。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輿論不應只是簡單地呼籲政府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民眾的眼光也不要只盯著這個數字。每個人都成為所得稅的納稅人,反而可以為稅制改革創造條件。 

  文章分析,在當下,如何降低個人稅負?更可取的入手處是稅制的合理化,比如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按照這種稅制,政府按月徵收,但按年綜合計算。可以抵扣家庭撫養、教育、大宗支出等因素,因而更為公平。實行這種稅制,可以在不提高起徵點的前提下,降低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的稅負。 

  不過,這種改革一再被推遲,此次的個稅報告又重複了改革停滯的理由:目前的稅收征管及配套條件不成熟。問題是,稅務系統每年在征管體系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難道這些投入還不足以建立起必要的征管體系?納稅人的稅款供養了大批稅務員,為什麼就沒有能力進行正確的改革?很多國家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實行了綜合計征的稅制,我們今天仍然強調“沒有條件”,實在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