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俞新天:對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9-03-18 00:21:27  


兩岸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台灣方可藉此參與東亞合作。
 
  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不僅是兩岸的問題,也需要有良好的國際環境。目前,國際社會對以陳水扁為代表的民進黨下台都如釋重負,樂見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務實合作。對台灣問題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對馬英九比較熟悉和信任,決心修復美台關係。台灣著名學者李本京寫道,美國對北京實行了務實的、拋棄了早年意識形態的新政策,雖不可能是戰略夥伴,卻奉行“合則兩利”的原則。雖然中美關係仍是複雜的,但是日益增溫則是事實。4美國政府對兩岸關係的改善也持有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在中美台小三角關係中,中美、美台和兩岸關係同時改善與發展,也是兩岸關係發展機遇的組成部分。

  國際社會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也包含了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內容。2008年5月,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說,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歐盟也於2008年9月19日發表聲明,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但是,歐盟支持台灣加入專門的多邊論壇,也鼓勵台海雙方經由對話解決這一問題。這雖然給兩岸關係造成了壓力,如果應對得好,也能成為助力。

    堅持循序漸進的兩岸相向過程

  擴大台灣國際空間既然是兩岸共用主權的光榮與尊嚴的過程,那就必定是很長的歷史過程。它的前提條件是反對“台獨”,它的最終目標是中國完全統一。顯然現在實現最終目標不具備條件,因此兩岸關係祇能從不搞“台獨”的基本現實出發,逐漸走向最終目標。兩岸接近先從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經濟議題入手,積累互信,增加理解,是積極務實的途徑。海協會長陳雲林衝破阻撓,首次登島,已屬重大突破。他在台灣的經歷顯示,即使是完全惠及兩岸民眾的三通與經濟合作,也仍然遭到島內不少人的反對,可見兩岸隔膜之深,疑慮之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化冰,任重道遠。擴大國際空間問題政治性更強,兩岸之間如沒有充分的討論協商,各在內部達到社會共識,並進而與國際社會協商,是不能成功的。應當承認,目前的準備不足,基礎薄弱。

  大陸為甚麼考慮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是為了促進和平統一。台灣政府必須相向而行,如果祇是要求大陸釋放善意,而沒有在促進“一個中國”上提供確實可靠的保證,甚至還有可能與最終目標背道而馳,那就會南轅北轍,缺乏可行性。馬英九政府必須正視現實,對台灣擴大參與國際活動尋求合適的定位,並能使台灣民眾認識,在現階段定位下達到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即享受“平等”與“尊嚴”。隨著兩岸進一步的接近與融合,台灣的地位也會日益提高,到了和平統一之際,台灣就會享有最充分的“平等”與“尊嚴”。離開現實談“平等”與“尊嚴”,實際上是誤導民眾。正如台灣著名學者楊開煌所指出的,馬英九政府還有一項重要的務本工作,就是要提出兩岸和解下的“台灣主體論”,扭轉李登輝、陳水扁的與大陸對抗的“台灣主體論”;要有新的論述,作為旗幟和方向,並要凝聚島內的政黨共識。5這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