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孫立堅:中國應對危機的空間其實更廣闊

http://www.CRNTT.com   2009-03-15 08:25:00  


溫家寶日前在記者會上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訊/上海《東方早報》昨天登載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文章“中國應對危機的空間其實更廣闊”,文章說,溫家寶日前在記者會上的講話至少向社會釋放了幾個重要信息……全文如下: 
  
  今年的全國“兩會”已經正式閉幕了。3月13日,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我們做了長期的、困難的準備,我們預留了政策空間。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準備了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並且儲備了充足的“彈藥”,隨時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的政策。

  溫總理這番斬釘截鐵的話語,至少向社會釋放了如下的幾個重要信息: 

  首先,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大海嘯充分揭示了世界經濟失衡結構正在經歷一場痛苦和較為漫長的調整。美國金融創新的濫用和由此帶來的信用透支的泛濫,從表面上看它帶動了美國龐大的消費,由此“支撐”了資源出口和商品出口的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是實際上,卻讓世界經濟失衡的格局在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下愈陷愈深。這一調整將是非常痛苦和艱難的。儘管中國政府今天手里有讓全世界羨慕的“中國牌”,但決策者非常清醒地意識到形勢的嚴峻性,以及為了優化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們應該做好長期應對危機的心理準備。

  其次,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的不平衡讓我們在這場全球金融大海嘯中看到了改革的緊迫性和戰勝困難的可行性。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面臨“由外向內”的轉型,刺激內需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這反而讓我們看到了開展社會保障和促進健康有序的金融創新活動等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甚至,我們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發展不平衡都可能成為我們擺脫危機謀求發展的強大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比歐美的應對危機的空間可能更廣,它不僅僅只靠奧巴馬所強調新能源技術來解救經濟的低迷,而且可以通過縮小中國城鄉差別的公共投資來消化危機給我們造成的嚴峻的產能過剩,也可以利用全球目前價廉物美的消費心理轉變來發揮中國企業新一輪的多元化的貿易發展優勢。總之,我們有充足的“彈藥”,可以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產業振興規劃會出台,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不但不會消沉,反而會越來越重要。

  第三,今天金融危機的局勢還處於嚴峻的流動性危機的狀態下,市場自發的投資和消費能力都出現了明顯的停滯狀態。各國政府都在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力圖通過輸血型的干預方法來防治經濟出現休克或硬著陸的風險。中國政府臨危不懼的指揮能力最近得到了越來越多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讚揚,尤其是肯花錢,敢花錢,“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魄力,確實對容易造成信心消失的流動性危機的擴散有很好的抑製作用。儘管中國人口基數大,市場經濟實踐的時間短,效果顯現自然需要較多的時間,但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和戰勝困難的信心都在對市場自身活力的復甦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目前,人們越來越開始關心政府支出的效率,越來越開始注意輸血的強度和經濟恢復的狀況和程度。如果不能喚起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那麼,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機會成本也變得越來越大,這里面不僅是貨幣代價,更重要的是信心維持的精神代價。最近,我們已經注意到中國政府注意財政支出的效率和質量,在4萬億的投資計劃中,已經減少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了用於民生的公共投資。更多的制度改革,也已開始實施。

  當然,最後還應該強調的一點是,中國在今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刺激內需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多,尤其是中國經濟的規模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面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的各種挑戰,貿易保護主義,政治利益的衝突,甚至中西文化的差異都會給我們擺脫危機帶來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衝擊,儘管如此,從溫總理的上述講話中,我們也能看出中國政府做好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挑戰,甚至準備好了化解無法預料的衝突的方法。總之,中國政府在努力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效率,不僅要讓國內廣大人民對政府克服危機所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充滿信心,同舟共濟,而且也要讓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心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發展的坦蕩胸懷。

  (作者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