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中評智庫:美中戰略競爭與歐盟角色 | |
http://www.CRNTT.com 2020-08-16 00:02:25 |
去年5月,德國《每日鏡報》曾刊出“歐洲人不應該盲目追隨特朗普”的文章,建議德國和歐洲政界人士不要盲目遵循封殺華為的“白宮行政命令”。今年2月,德國聯邦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慕尼克“國際安全會議”的開幕講話中,強調多極主義的重要性。新冠疫情期間歐盟多次拒絕追隨特朗普對國際衛生組織(WHO)的指控。在中國通過“港版國安法”後,也未加入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英國所簽署的強硬聯合聲明。 事實上,如果將“歐洲聯盟”視為單一行為者,而不是較緊密的國際組織,則權力金字塔結構下真正的“老二”將是歐盟而不是中國。依據IMF數據,全球2019年GDP排名,美國以21.4兆美元排第一,歐盟第二18.7兆,中國第三14.1兆。即便英國脫歐後扣除其2.7兆產值,歐盟也超過中國,是對美國霸權更具實力的“潛在挑戰者”。 美國之所以不將實力較強的歐盟視為霸權挑戰者,除了冷戰時期建立“西方國家”同盟者的身分認同仍然鞏固外,透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掌握了歐洲軍隊的指揮權是核心關鍵。 戰爭是霸權競爭的最後裁判。美國控制了歐洲軍隊,自然無需擔心歐盟挑戰美國霸權。歐洲尋求軍事獨立也因而成為政治禁忌。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曾呼籲要建立“真正的歐洲軍隊”,以避免過度依賴NATO與美國,即遭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的斥責與巨大壓力而不再提及。 但美國戰略方針既排除戰爭選項,將大國競爭設定為經濟、貿易、外交或輿論為戰場的軟競爭型態,軍事重要性降低,提供了歐洲擺脫對美國依賴的機會。美國自行解構了“美國霸權”,歐洲將有機會走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 不過歐盟各國都是主權國家,有各自獨立的外交政策,能否團結與立場一致將決定歐盟能否發揮力量。大國仍有較高影響性,其中德國態度值得關注。德國不僅立場鮮明,且於7月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在半年任期中可主導政策議題的討論。而在新冠疫情將結束、美國進入大選高峰的下半年,或許是決定未來世界走向的關鍵時期。 6月下旬,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回應美國宣布將縮減駐德美軍時的談話耐人尋味。她表示:如果美國要擺脫全球性大國的角色,“我們將不得不進行根本性思考”。這表示德國不願改變當前國際權力結構的現狀,仍期望維持建制化的全球治理模式,衹不過須處理美國拋棄領導角色後頂端權力的真空。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