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美科技爭端下兩岸產業合作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11-09 00:05:28  


 
  從廠商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資料分析,可以發現台商深陷美中貿易戰爭漩渦中。中華經濟研究院在2018年11月間的問卷調查發現,⑮有八成的台灣製造業廠商受訪時表示,美中貿易爭端對公司訂單、產能或營運造成影響;其中,表示“訂單與客戶流失”的廠商占全部受訪廠商的比重高達44.8%,較半年前的28.5%高出許多,顯示中美貿易戰對台灣製造業廠商的負面效應愈來愈明顯。

  不過,對某些原本與中國廠商在美國市場相互競爭的台灣廠商而言,卻可能拜美中貿易戰之賜而受益。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⑯以2018年的資料為例,涵蓋在美國對中國制裁清單的商品對美國出口成長10.7%,而其他未涵蓋在制裁清單的商品,同期間台灣對美國出口呈現負成長( ﹣1.0%),該兩類商品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實績表現之落差,自當年第四季開始明顯擴大。2019年1-7月的資料顯示,台灣對美國出口,清單項目年增率24%,較非清單項目的1.3%多出22.7個百分點,轉單效應非常明顯。

  就不同行業比較,資通與視訊產品的轉單效應最為顯著,該類商品對美出口實績,2018年第四季資料顯示,清單項目成長36.3%,而非清單項目則呈現負成長(﹣25.3%)﹔2019年前7個月,清單項目年增率102.7%,遠超過非清單項目的﹣7.3%,尤其是無線電廣播或電視傳輸器具、電腦及其附屬單元(主要為伺服器)、其他通訊器具等產品,其間的落差特別大。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光學器材、紡織品等都呈現類似的態樣,不同程度受惠於轉單效應。

  為了規避美中貿易戰火的肆虐,有不少台商在美國客戶的要求下,將產能自中國大陸遷移至第三地;而原已有多元布局的台資大廠,跨國調配產能已如火如荼地在進行。⑰除了一小部分返回台灣投資,多數到第三地投資設廠,主要在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緬甸,南亞的印度,還有北美洲的墨西哥等。

  有鑑於美國對中國掀起貿易戰,終極目的在於遏制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崛起;未來兩國在科技主導權,甚至是在地緣政治地位的爭奪或將成為新常態,兩國的貿易摩擦問題看起來並不單純。因此,一般認為,目前兩國的貿易紛爭即使可以達成協議,兩國科技主導權之爭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結束。

  六、從“共創價值”思考加強兩岸企業合作

  面對兩強之爭,台資相關業者除了致力於分散市場,在生產策略方面已開始嚴肅思考如何克服轉型升級之難,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或考慮轉進至第三地生產。必須指出的是,台資企業已深度融入中國大陸的產業鏈,被迫退出的企業不衹本身受到二次傷害,也可能破壞中國大陸辛苦建立起來的產業鏈之完整性,並進一步影響當地就業。因此,協助台資企業穩定經營,鼓勵繼續留在大陸投資生產,或轉進至第三地也好,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