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中國評論》第261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19-09-01 00:06:21  


 
  本期“智庫聚焦”欄目刊發了《關於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基本問題的認識》和《台灣中間選民投票行為與2020 大選》兩篇文章。

  在《關於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基本問題的認識》一文中,作者華僑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華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華僑大學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教授陳克明指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問題,對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是一個新的、重大的歷史性課題。近幾年來,大陸學者對此作了諸多的研究,發表很多論述,涵蓋這個問題的許多方面,特別是就兩岸關係的許多具體問題,從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角度作了很多探索和論述,但是,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內涵特性和機理的研究、論述卻很少,也就是絕大多數論述都沒有涉及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問題的基礎理論,大多是以就事論事方式和局部、個別的角度進行研究和論述,在基本概念的內涵上理解不同,缺乏科學的方法論基礎和科學體系邏輯,因而存在一些問題,更無法把這一重要的歷史性課題的研究引向深入,形成重要的科學理論學說,當然也直接影響到現實的實際工作。所以,深入研究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問題,並付諸實踐,必須高度重視基本問題的認識和研究。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凌煒在《台灣中間選民投票行為與2020 大選》一文中表示,決定台灣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不再是藍綠基本盤,而是中間選民。大量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轉向成為決定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決定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不是政治立場,而是選舉過程中的焦點議題,也就是一定的時空背景下形成的選舉主軸。台灣社會已經成為選舉社會,經歷了多次不同層次的選舉,形成了台灣特有的規律。研究台灣的選舉規律,瞭解台灣選民,特別是中間選民的投票行為以及影響其投票行為的因素,有助於大陸在制定各項對台政策的過程中,遵循客觀規律,循序漸進地推動兩岸的和平統一進程。

  本期“智庫論叢”欄目刊登了台灣時事觀察家王睿的《論台灣高中的國文教育與身分認同》一文。該文指出,雖然台灣中小學的國語文課綱走向“去文言化”、“去脈絡化”與“台灣化”,但仍然使用的是中文。且“台灣化”的中文材料當中,往往反映台灣地區歷史、社會、人情和風俗的特殊性,這對於兩岸間的相互認識和溝通來說,仍有可取之處。況且,自明鄭、清代、日據、以至光復以來,還有無數思鄉愛國的台灣篇章被湮沒或忽視,值得翻找出來供兩岸師生共同學習。而通過學習那些被“斷代”與“真空”的中文篇章,又能恢復台灣師生對中國地理、人文和歷史的記憶,理解大陸同胞的感受與思維方式,有助於消弭誤解。然而這種前景,則繫於更進步的政治局面。

  本期“智庫調研”欄目刊登了《“一帶一路”與東南亞——“東亞國家與地區看‘一帶一路’系列之一”》和《“學術移工”在兩岸社會融合發展中的“解碼”作用》兩篇文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