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一國兩制須加強融合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19-08-04 00:16:59  


 
  “一國兩制”在台灣長期“遇冷”的尷尬處境以及近年來香港出現的“港獨”問題一再提示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國家的統一,不單單是領土的復歸與一統,更主要的應該是精神層面的心靈契合,它是民族共同體最終的體現形式。國家統一,需要諸多“粘合劑”將破碎的部分重新粘連修復為一個整體。這些“粘合劑”比如“車同軌、書同文”,以及貨幣度量衡的統一,而所有這些“粘合劑”中最為強力有效的莫過於政治制度的駁接和一體化。

  亨廷頓有一句名言,叫做“衝突是差異的產物”。眾所周知,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岸三地的差異性因素過多過大,中國不僅承受著實質分裂的現實,中華民族內部也在思想意識上(精神層面)存在巨大的鴻溝。差異性因素尤其是制度文化的差異,無疑是妨礙兩岸三地同胞心靈契合乃至於引發“齟齬”與“衝突”的主要原因。“一國兩制”為國家的統一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卻也因為旨在以制度的形式將既有的差異固定化長期化乃至於永久化,其“社會融合功能”的短板也暴露無遺。

  香港和台灣的現實表明,即便是同一個民族內部,制度的割裂(“兩制”)必然會“反噬”國家的凝聚力(“一國”),“兩制”下的“一國”,如同前述,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迥異其趣,貨幣體系、法律體系各自獨立,尤其是各自擁有一套獨立的新聞體制、媒介生態及壁壘分明的輿論環境,甚至兩地網民(年輕人為主體)也因為有“牆”的存在而無法實現議題討論與情感交集衹有“翻牆”打架。一方刻意的信息封鎖與另一方惡意的汙名化炒作所造成的巨大化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兩地同胞心靈難以契合、誤會與不信任的根源。兩地的差異性如此驚人,甚至連我們用於表達思想和溝通情感與心靈的漢字也彼此有別、繁簡有差,文明素養也文野互見、聲氣難通。更加遺憾的是,兩地缺乏共同的集體記憶和共同的歷史記憶,影響所及,兩地同胞就缺乏了共通的心理基礎和維繫情感的紐帶,所謂“心相通”就難以實現。

  由是觀之,不同的政治制度會沿著制度的邊牆製造出迥異其趣的政治文明,自然而然地也會製造和強化壁壘分明的文化認同。它雖然不是亨廷頓所說的“文明斷層線”,但卻因久拖數代而不決最終釀成相似的結果,俗話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國與國之間尚且如此,一國同胞之間更需要相親相通(心靈契合)。而反觀目前“兩種制度”,其實施的結果則衹會將分歧和差異固定化與永久化,其“社會融合功能”和“情感修復功能”的短板顯而易見,需要補強才能發揮其價值。

  二、“一國兩制”構想應該賦予融合發展功能

  由於“一國兩制”作為實現國家統一的主要方針和基本國策,一直以來,在大陸的涉台涉港研究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木桶定律”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取決於最短的木板有多短。“一國兩制”構想可以解決國家形式上的統一問題,卻難於解決“統一”後兩地的“融合”問題。彌補短板,賦予“一國兩制”構想以“融合發展”的新功能十分必要。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個全新而清晰的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