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智庫:福山理論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9-05-05 00:10:37  


 
  這篇文章似乎是一篇純理論研究的文章,黃氏也好,福山也好,都企圖對複雜的世界性社會生態變化作出合理的解釋,歸納出一種理論。

  二、福山理論的適用性與對兩岸關係的解析

  福山的西方政治學理論,能否用於東方?可否解釋兩岸關係?以台灣為例,這些理論是否適用呢?我嘗試用西方的政治理論來探討兩岸關係。

  二十世紀初,尤其“二戰”後,有兩股思潮幾乎席捲全球,一是“全球化”,二是“民主化”。在中國大陸,“民主化”思潮也導致了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終結,衹好敗退台灣。但它在台灣的專制政權又受到“黨外運動”的衝擊,在“民主化與本土化”運動衝擊下,維持了三十年的“黨禁”、“戒嚴”,最終衹能宣佈解除,台灣走向“民主”政治。“政黨政治”取代了“一黨專政”,開啟了“政黨輪替”,人民成了選舉的主人……,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滿足,即獲得了“尊嚴”,台灣成為“自由民主的政體”,並以此為傲。四十年來,這個新政體卻越來越衰弱,從“四小龍”之首,降為“四小龍”之末,但他們仍以擁有“自由民主政體”為榮。

  這驗證了福山理論的一部分,即到二十世紀末,“自由民主政體”代表了世界各國的主流追求,而造成這現象的動力是“激情與尊嚴”,其中“平等激情”勝過了“優越激情”。台灣民眾的“激情”,可以說來自歷史,來自於對“尊嚴”的渴求,來自於對“平等”的追求。這種追求與其說是自然的也可以說是有規可循的,對此我們應有一定的理解。我們不可以拿自己的經驗主義去規範台灣的演變,以己度人,是最不可取的。

  得到民主權力的台灣民眾,從“出頭天”到“要自己當家做主”,再到“台灣主體意識”的形成,再到台灣“國家意識”的形成,也出現了“台獨”意識以及“一邊一國”意識;正如福山所說的“群體開始關注‘政治身份’的認同問題”,也造成了“民粹主義和權威政治的崛起”。一部分追求“台獨”的人,開始對“認同中國人的人”施以民粹暴力,塑造了“藍綠”與“愛台賣台”的二分法,割裂社會、族群,製造“統獨對決”等等。這樣一來,這個“自由民主政治”也就沒有自由與民主了。少數人可以佔領“立法院”數十天,可以否決“兩會”的協議,這還有“民主”可言嗎?

  台灣正是沿了這樣一條道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他們從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到認同一個中國,慢慢變成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和不認同一個中國。這用“數典忘祖”和“不愛祖國”的批評是沒有用的,正如福山所說“政治身份的認同的混亂”,有其必然性。衹有認識到這種演變的來歷,才不至於盲目以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