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重磅專訪:王英津詳論統一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7-03-19 00:16:58  


 
  中評社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想請教您,鑒於目前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日益式微,您如何展望未來兩岸統一的前景?

  王英津:台灣不願面對統一,並不意味著大陸就會放棄統一。統一問題並不因台灣回避它,它就不存在了。目前台灣方面之所以能跟大陸保持在“相持”狀態,主要是它由於背後有美國的支撐。只要中美力量對比結構發生了變化,兩岸關係就會出現逆轉的契機。

  中國大陸的目標定位是成為一個區域性大國,而不是成為世界性大國。這個目標定位決定了中國大陸只需主導或部分主導西太平洋西部地區就足以能夠保障和實現中國的國家利益,無須去主導整個西太平洋地區。西太平洋西部地區是西太平洋的最有戰略價值的部分。當然,即便中國主導,也不意味著完全排斥其他大國的利益。

  目前中美在亞太地區的這場博弈,最終可能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跟很多從事國際戰略研究的學者探討過。他們多數認為,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必然會擠壓美國在西太平洋西部地區已經存在的戰略空間,並挑戰二戰後在美國主導下形成的亞太格局和秩序。為此,美國必然會做出強烈的遏制反應。目前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角力就是這種博弈的反應。

  目前來看,中國很難將美國從該地區排擠出去,但美國也很難遏制住中國在該地區的崛起。但多數學者對美國未來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並不看好,尤其在西太平洋西部地區,美國在遏制中國衝破第一島鏈問題上日益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當未來美國不能遏制中國在西太平洋西部地區的活動,或者即便勉強遏制,但付出的代價遠大於收益時,美國就會重新評估其原有戰略部署的價值和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可能:一是實施戰略收縮,默認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西部地區的戰略利益存在,給中國在該地區讓出一部分戰略空間,中美共享在該地區的主導權;二是實施戰略撤退,將西太平西部地區的主導權被迫讓位於中國大陸。對於後者,多數學者認為短期內出現的可能性並不大。也有學者認為,中國在這場博弈中處於地緣政治的優勢,美國最終會因博弈成本太高而與中國作適度妥協和讓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