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中國經濟:全面深化改革是另一種“新常態”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9:19:31 |
中國經濟時報日前就此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俊偉。他認為,當前中國各種問題均需要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來紓解,應使改革成為另一種新常態。文章內容如下。 推進改革的任務迫切 問:面對新常態,中國政府祭出了改革的大旗。你如何看待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政來迎戰經濟“新常態”? 張俊偉:如何把握新時期的改革?關鍵是要準確認識中國經濟運行發生的結構性變化。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們在過去短短十年時間就從下中等收入國家步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總體上判斷,中國已整體上完成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步入工業化後期發展階段。發展階段的變化導致經濟運行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如潛在增長率的變化、增長動力的變化、就業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變化,等等。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正確的選擇只能是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制度創新引導社會公眾“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股權多元化是必然趨勢 問:當前混合所有制經濟很受關注。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經濟?如何看待由混合所有制所引發的圍繞控制權的爭論? 張俊偉:股權多元化是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的必然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技術水平突飛猛進,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有的甚至躋身世界前沿。取得上述成就的一個原因,就是對國有企業實施了股份制改造。 當前,圍繞發展混合所有制確實有不少議論。其中一個熱點問題就是民間資本擔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希望獲得更大的發言權。代表性言論是:如果進來後不能做主,那為什麼要進來呢?對這個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 我們的基本國情,是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在許多行業,都是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發揮著龍頭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絕不是放棄國有經濟,將國有企業交給無論是資本實力、還是經營能力都相對較弱的私營企業主去管理。更何況,在冶金、能源、建築、機械等領域,隨著產業高速發展成為過去,企業投資需求下降,有的甚至還面臨著為其現金流尋求投資機會的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國有企業為什麼要吸收民間資本的進入並主動放棄經營管理權呢? 財稅改革進展速度加快 問: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做了系統部署。當前財稅改革進展如何? 張俊偉:十八屆三中全會高度重視財稅改革。全會決定從預算管理、稅收制度、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三方面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調整範圍涵蓋了人們常說的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和政府間關係。可以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財稅改革的部署是全面而細致的。 財稅改革直接涉及利益關係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根據全會《決定》的總體要求,財政部牽頭制定了改革總體實施方案,先後經國務院、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國務院也下發了《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目前,各項改革措施正在積極推進當中。目前已經推出的舉措有:煤炭、原油資源稅改革;調整汽、柴油消費稅;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甄別地方政府債務,實施分類管理;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體制;修訂《預算法》等。在預算管理領域,中期預算、公私合營(PPP)等方面的試點工作都在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說,進展還是很快的。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