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就業“新常態”下加速經濟升級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09:05:10  


 
  正因如此,隨著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經濟的增長質量在顯著提高,壓減過剩產能(尤其淘汰落後產能)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齊頭並進,“有保有壓”並行不悖,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投資和生產增速顯著放慢。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碳排放強度下降5%左右,為多年來最大降幅。

  近幾個月來,政府加強了中西部鐵路、棚戶區改造、污染防治等制約長期平衡發展的“瓶頸”工程建設,積極增加公共產品供給,通過結構性政策安排加強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這無疑可以有力對衝房地產業的下行壓力,但筆者認為,這更多還是創新宏觀調控框架的一部分,畢竟,不論在經濟“好”還是“不好”,必要的投資都是需要的。現在的關鍵是要看,一些本該壓縮或清理的投資(將產生明顯後遺症的重複投資、過剩投資)是否因保經濟增長的一時需而被強力推出?

  讓人欣慰的是,本屆政府面對日漸增大的經濟增長降速壓力能“保持定力”,“不隨單項指標的短期小幅波動而起舞”;著眼於“深處著力”,“更加關注結構調整等長期問題”;盡力 “主動作為”,不再出台“強刺激”措施,其中的關鍵就是通過持續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微觀放活等“強改革”,優先培育和激發廣大中小微企業活力及創業創新積極性,達成預期就業“新常態”,夯實經濟合理區間底部,從而進一步創造結構調整升級的空間環境和經濟條件,並因此形成正向反饋的良性循環。中小微企業因其現實的特殊任務(吸納就業以促經濟轉型調整)和未來創新責任(任何偉大企業都孵化於中小微企業),在本屆政府調控框架中擔負著基礎作用。

  文章指出,我們可以歸納出本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框架的基本邏輯:以簡政放權“先手棋”和制度建設“連環炮”,釐清“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政府切實扮演好市場秩序“裁判員”和改革創新“守護者”角色,以培育和激發企業(尤其中小微企業)活力和創新創造潛能,形成就業“新常態”,為全面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創造空間和時間,最終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若該邏輯正確,那麼宏觀經濟越“不好”,簡政放權、微觀放活的動力和壓力就越大,除非發生不可預測的外部衝擊可能擊穿經濟合理區間底部,否則投資穩增長的力度仍將適可而止。在當前就業目標壓力解除的情況下,為維護就業“新常態”,四季度相關改革勢必還會進一步加強,而“促改革”和“調結構”的空間還會進一步提升。

  由此可以預估,四季度整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管理層仍會以維持此前的結構性政策為主,不會整體放鬆:財政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對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支持(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貨幣政策仍將總體穩健,並會綜合運用多種工具來微調以切實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以確保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可得性和較低的融資成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