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郭震遠:兩岸政治關係定位 溯本求源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1:01:52  


 
  如前所述,進行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主要目的是以這一定位為起點,推進兩岸政治關係向前發展,包括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以及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等等。實際上,這些都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對之處理也就是最終結束中國內戰。事實已經表明,現有的關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不是也不可能成為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起點。因為這些定位都完全沒有涉及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所以按照這些定位,當然不可能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但是,以“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的雙方”,對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則上述兩岸政治關係中,須處理、解決的那些熱點問題,作為最終結束中國內戰必須的、必然的環節,都具有了現實的起點。總之,以“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的雙方”,定位兩岸政治關係,為處理和解決兩岸政治關係中的一系列熱點問題,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實際的可行性。

  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不僅是兩岸各自進行,反映兩岸各自的判斷、認識,更重要的還在於需要尋求兩岸相應的共識,即關於兩岸政治關係中的兩岸是什麼,特別是政治關係是什麼的共識。如果不能形成相應的共識,兩岸政治關係中的熱點問題不可能解決,兩岸政治關係不可能向前推進。實際上,兩岸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有重要共識,那就是到目前為止兩岸人士提出的各種相應定位,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一個中國為框架,但這只是探討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前提,如果沒有這一共識,根本就不存在探討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問題,然而關於具體的相應定位仍然沒有共識。迄今為止,兩岸的相應定位,只對“兩岸”定位,不對“關係”定位,導致了各自的“兩岸”定位沒有共識,同時又沒有可能對之協調,因而對整個定位都不能形成共識的局面。如前所述,台灣人士對“兩岸”的定位,實際上是突出了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中華民國”;大陸方面不可能接受,而採取了以“一國兩XX”模式,實際上回避的應對。同時,由於兩岸都沒有對“關係”定位,因而兩岸的政治對話、協商難以進行,兩岸的共識更無法形成。以“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的雙方”定位,則可能是破解僵局,促進形成共識的途徑。“內戰的雙方”的定位,不僅是以模糊的方式化解關於“兩岸”定位的矛盾,以求得共識,而且由於創造了兩岸政治對話、協商的可能,將為兩岸形成的相應共識,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在兩岸現實情況下,相應共識的最終形成,肯定仍然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對此須有清醒估計。

    幾點討論

  通過以“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的雙方”,對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筆者形成了幾點認識。現提出來供討論,以期對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1、關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目的

  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已多有探討。但關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目的,即對於為什麼要進行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卻很少討論。從現在的情況看,人們基本上是為“定位”而“定位”,即認為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就是為了對兩岸政治關係做出表述。而且,實際上還進一步把對兩岸政治關係的表述,簡單化為只是對“兩岸”的表述。例如,本文一再提及的“一中兩XX”、“一中三憲”等等。其實,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深水區之初,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成為熱點,就清楚表明了這一定位的重要意義。顯然,這一定位是推進兩岸政治關係向前發展的基礎和起點。換言之,這一定位的目的就是,為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向前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和起點。明確這一目的,將直接決定定位的內涵,實際上也就決定了定位的成功與否。第一,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核心內涵是“兩岸政治關係”,所以,需要對“兩岸”定位,但更需要對“政治關係”定位;第二,定位應該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等,推進兩岸政治關係向前發展的重要環節的處理、解決,也就是為最終結束中國內戰,提供基礎和起點;第三,定位須有利於對上述重要環節,以及兩岸政治關係的其他重要問題,達成兩岸共識,而不是引發新的爭論,甚至對立、對抗。很明顯,只有以“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的雙方”定位“兩岸政治關係”,符合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