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胡佛:台灣體制不可去中國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2-14 10:22:48  


胡佛院士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訊/2月5日,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應邀在台灣監察院八十周年院慶儀式上發表主題演講,指出台灣監察院與中國傳統和中國命脈是相連的,任何“去中國化”言論都應堅定而積極地加以駁斥,並有所作為,如修訂法規。本文為胡佛院士演講全文。

  胡佛院士台灣監察院演講

  台灣“中研院”院士胡佛在台灣監察院演講

  今天是貴院的院慶,又正值春節的期間,先要向諸位同仁及貴賓祝賀及拜年。在這個重大慶典的時日,我應邀到貴院就“監察院制度的展望”表示一點看法,真感覺到非常榮幸。“展望”有著重大的方向,目前社會出現許多政治問題,我就根據其中幾個較重要的,而值得監察院在今後發展上特別重視的,提出幾點淺見及願景,所以我的講題也可以是:“當前監察體制的發展方向”。因為重點在大方向,所以我就不重細節,可能有些空泛,敬請大家指教。

  一、維護國脈的傳承

  對中國歷史具較深入研究的人士,皆認為中國是人類歷史上“超穩定的國家”。國家能夠“超穩定”主要在於中國自古以來建立考試、監察二權牽制皇權的分權體制與文化。這種體制與文化是以“人本主義”及“菁英主義”為基礎,著重“人治”的良善治理,且不隨王朝的更迭而改變,成為歷史中國的立國精神與政治“憲章”。這一“憲章”凝固了中國的整合與發展,並在歷經多種患難後,使得國脈的傳承始終不斷。

  孫中山先生創設民國,以西方的行政、立法與司法的三權,取代皇權,並結合中國傳統的考試、監察的兩權,形成五權分立的政府,這使得中國傳統的“人本主義”、“菁英主義”與西方現代的“民主主義”與“法治主義”相融合。孫中山先生的創設,不僅促進良善的治理更臻完善,其中特別重大的意義則在國家的生機與命脈獲得進一步的充實與滋長,使得中國超穩定的國脈,歷久常青,傳承不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