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土地財政治本之策:組建國有土地經營公司 | |
http://www.CRNTT.com 2014-01-29 13:49:20 |
證券時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近些年來,中國“土地財政”的制度弊端及其衍生的風險越來越突出。在債務融資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增加。截至2012 年底,11個省級、316個市級、1396個縣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的債務餘額34865.24 億元,占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93642.66億元的37.23%,幾乎有四成要靠賣地來還債,土地出讓收入成為輸血地方債務的重要途徑。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13年全國前20名賣地收入超1.5萬億元,同比漲幅達63.69%,僅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四個一線城市的賣地總收入就超過5166億元,然而,從未來趨勢看,這種“土地財政依賴”的模式蘊藏著巨大風險且不可持續。 一方面,近年來由於不斷攀升的拆遷成本。地方政府土地的淨收益已經明顯減少,已難以覆蓋債務本息。201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獲得2.7萬億元,但因國有土地出讓所支付的金額卻高達2.8萬億元,其中徵地拆遷補償以及補助徵地農民金額接近2萬億元。可見,隨著土地拆遷成本的提高,國有土地出讓非但沒有增加地方財政的淨收入,還變相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開支。 另一方面,可供出售土地的減少。近年來,中國政府反覆強調,要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意味著,中國的土地從根本上來講是稀缺的。出於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不少城市在前幾年大量供地,擠壓了後續的供地空間。全國住房用地供應計劃顯示,2013年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已經連續兩年減少,其中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城市的土地供求矛盾較為突出,預計隨著未來可供出售土地的減少,二、三線城市的土地供應也將趨緊。 文章指出,這就決定了從土地出讓中獲得的收入是有限和不可持續的。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為了短期維持債務的償還,就必須放任房地產泡沫的延續,這無疑也是非常危險的。考慮到2015年後中國人口增速進入下降通道帶來結構性變化將會改變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產生重大影響。一旦由剛需決定的中國房地產增長巔峰在2015年後過去,可能將極大地影響地方政府債務的償還能力,甚至出現債務違約風險。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