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海上領土實力只和索馬里差不多?

http://www.CRNTT.com   2013-08-01 10:09:36  


中國的護航艦隊不僅保護本國的商船利益,也承擔了很多國際責任
 
不過僅僅把海洋領土實力與面積劃等號顯然不妥

  “藍色圈地”問題提醒今人汲取教訓,看到更為廣泛的先機和利益

  失去“藍色圈地”先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來有觀念和重視程度問題,比如一方面曾經有媒體調查,很多國民連海洋國土面積也說不上來,另一方面,我國到目前也只是公布了部分的領海基點,如果這些配套工作和法律法規建設一直跟不上,又談何對他國主張權利;二來,也和自身的歷史環境限制有關,例如在南海問題上,越南等國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侵犯中國島嶼的,而這時,中國百廢待興,正在韜光養晦、發展經濟;三則和當時的軍事實力有關,在南海缺乏制空權。

  這些失誤都能從中吸取教訓,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僅僅單純地“占有”海洋,而不加以保護、開發也算不上什麼。有學者就認為,在海權競爭中,已不再完全由“槍杆子”說了算,一個主權國家在世界海權競爭中的地位,無論是科技、航運、海洋產業或是環境保護,說到底都和每個國家政府對應出台的激勵政策和配套措施有關。包含了公共物品供給以及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技術與效率的國際間競爭,才是最終決定海權歸屬的主要力量。所以海權並不只是包含領土、武力等因素。

  實際上,還有另一個“先機”不容忽視。人們傾向於注意爭端,而忽視另一個中國在海洋上的重大利益——安全而自由的通行。最初產生了海洋公權、私權的爭論其實就是來自於荷蘭在當時的崛起,需要自由航行、自由貿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中國的沿海主要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已經從1985年的3.1154億噸增長到了2011年的61.6292億噸,增長了20倍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要著眼全局,不止是眼下的領土爭端,更重要的是全球的海洋自由通行利益。亞丁灣護航就是個很好的開端。

  結語:《愛爾蘭時報》這篇文章儘管在“比較上”有失妥當,不過也提醒了人們從民族主義和資源爭奪而外的角度來看待海洋領土爭端。正是曾經對海洋國土的不夠重視造成了今天的許多麻煩。而這些教訓也說明對海權要有前瞻性和全局觀,聚焦點不能僅僅在武力等因素上。(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