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左派”與中國的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7-02 09:51:42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改革開放開始之後,歷屆領導層對左派所能產生的政治影響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儘管左、右派對中國社會都會有負面影響,但左派更甚。這一點,鄧小平本人曾經多次強調過。

  在任何社會,左派都是革命的主力,革命的成功需要左派。在中國也一樣,沒有左派力量,很難有新國家政權的建立。但也和其他很多社會一樣,中國也面臨著左派轉型的問題。在確立政權之後,共產黨成為了唯一的執政黨。在這樣的情況下,執政黨理應淡化其階級性,而強調其在調和各階級利益衝突過程中的作用。建國之後,毛澤東並沒有開始這樣一種轉型;相反,為了在短時期之內建成一個強國,執政黨繼續用階級鬥爭的方式,消滅了市場,通過政治動員來推進經濟發展。在早期,這一具有烏托邦色彩的社會大實驗也帶來了一些成就,但中國社會也為此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尤其是生命的代價。在革命過程中,共產黨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但一旦成為執政黨,其目標不應當是使無產階級永久化;相反,其目標應當是“消滅”無產階級,就是說,要通過社會經濟的發展,把無產階級轉型成為有產階級。毛澤東時代的左派社會實踐的結果就是貧窮社會主義。

  經過三十年的實踐,人們終於認識到,貧窮社會主義不是社會主義的目標;相反,社會主義是要追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後,共產黨開始轉型,從以往的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正式開始了向執政黨的轉型。鄧小平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概念,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建設一個橄欖形社會結構,或者中產階層龐大的社會。問題在於,如何達成這個目標?當時的策略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然後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個策略在早期非常有效,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了中國貧窮局面。沒有這個策略,中國很難成為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在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之後,沒有走向共同富裕的局面;相反,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缺乏社會公平和正義。在這種局面下,可以理解左派重新崛起的原因。但必須提出的問題是,左派能夠如其倡導者所說會導向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中國要回到一個左派的時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