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鄭永年:“中國夢”需要超越中國意識危機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14 09:34:15 |
中國再次提出“中國夢”的概念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中國夢”是自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夢想。大清帝國急劇衰落,中國傳統國家被帝國主義打敗,中國人就萌生了建立一個民主富強的新國家的夢想。直到今天,這個夢想仍然是中國人追求變革和進步的巨大思想動力。但現實的因素似乎更為重要,“中國夢”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要解決今天中國很多人對國家的前途、對自己的前途的信心危機。歷史上,每一次“中國夢”的背後都是當時面臨的信心危機,而信心危機的背後則是深刻的“中國意識危機”。很顯然,要實現“中國夢”,首先就要克服“中國意識危機”。如果解決不了“中國意識危機”,“中國夢”就會無從談起。 有危機,才會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有進步的動力。今天中國所經歷著的“中國意識危機”,實際上是自近代以來的第三波。清末到“五四運動”是第一波,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是第二波。今天所經歷著的“中國意識危機”和前面兩波危機既有類似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區別。要克服今天的“中國意識危機”,人們可以回顧前面兩波危機,看看當時這種危機是如何產生的,人們又是如何克服的。儘管今天的情況很不相同,但仍然可以學到很多經驗教訓。 深刻危機激發夢想 前面兩波危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各種內外因素,導致一些人對國家和自己的前途深感憂慮,沒有信心。“五四運動”時期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清末以來,各帝國主義力量不斷深入中國,到“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的政治和知識精英都深刻感受到了國家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同時也感覺不到中國有任何希望來拯救自己。早些時候,翻譯《天演論》的嚴複曾悲嘆道:“中國弄不好,有一天會被開除球籍。”儘管悲觀主義在一些精英人物中間流行,但更多的人則被這種情況激發出“中國夢”來。不管今天如何評說“五四運動”,這場運動培養了一代愛國主義者,他們都為建設一個新國家而努力。這場運動拉開了日後中國各種政治勢力實現各種版本的“中國夢”的序幕。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是“五四”愛國主義的產物。從政治發展角度看,“五四運動”的終點應當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