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蔡逸儒:汪辜會談20周年回顧與展望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02 08:52:08 |
今年4月適逢第一次汪辜會談20周年,兩岸,尤其是台北不願與大陸合作,共同舉辦紀念九二共識及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活動,這事就已經說明了許多事情。遙想當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兩岸第一次會談,新加坡政府及李光耀資政提供了重要的協助,如今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但汪、辜二老俱已乘鶴西去,在汪辜會談20周年之際,如今再來回顧過去、檢討得失、展望未來實有重大意義。 追本溯源,當年汪辜會談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當然得歸功於1992年香港會談所得到的結果,不管是諒解、默契或共識,當時兩岸都同意一個中國的原則,只是雙方對其內涵的認知不同,但後來卻演變成北京堅持一個中國,台北則強調各自表述。本來應該是共表一中或一中不表,結果卻表成了兩個中國,讓事情出現了更多的變化與轉折,成了政客操弄的議題,至今爭議不止。 90年代初期,由於兩岸都面臨重大的國際變化,內政改革壓力,雙方都採取戒慎恐懼的態度,展開初步接觸與對話,這些外界都可以理解,汪辜會談確實開啟了兩岸對話協商的大門,這至少意味著雙方願意以談判代替對抗,願意以務實的態度來解決因為交流、互動所引發的各種問題。大家對此一致給予肯定,汪辜二老的功績將留名史册。 客觀來看,兩岸關係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雙方互信基礎相當薄弱,上下起伏本也是意料中事。李登輝對司馬遼太郎的談話、康乃爾之行、1995、96年飛彈試射的第三次台海危機,都讓雙方的關係每況愈下,雖然1998年在上海汪辜第二次會面,但顯已無力回天。1999年的“兩國論”及2000年的政權輪替,終於讓兩岸關係瀕臨破裂邊緣,汪辜二老終究無緣再會,徒留遺憾。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