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夏斌:經濟改革的邏輯與行動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1:17:22  


 
  兩個結論大相徑庭,但都試圖說明,城鎮化率重要的不是按哪種口徑計算,而是要看離開土地後的農民,是否享受了城市居民“均等化公共服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在縮小。

  2012年7月筆者曾提出,城鎮化第一意味著農民要進城,但這不單涉及戶籍改革,而是意味著農民工要像市民那樣,享受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福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曾說,一個農民工進城,財政的平均成本是8萬元,全國2.5億農民工,合計20萬億元。城鎮化,意味著各級財政要拿出巨額資金。

  第二,農民工進城後要有住房,要配水、電、氣、道路、排污等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建設誰來投資?若政府資金不夠,民間資金能否投入?政策如何引導?“新非公36條”如何真正落實。

  第三,農民工要把妻兒、父母從鄉村接進城,就要有長期的收入。靠什麼?靠就業。全國除少數城鎮有條件發展重大項目的第二產業投資外,廣大中小城鎮更多要靠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服務經濟。這主要靠民間資金,靠中小企業,靠稅收、金融等政策引導。一句話,我們必須真心實意地落實“新非公36條”。

  要實現更高水平的城鎮化率,第一要解決資金問題;第二,涉及投資門檻等行政管制和有效配置資金的金融、稅收改革問題;第三,城鎮化過程自然會增加基礎設施投資。

  體現中國消費能力提高的主體是城市居民,他們的消費是農村居民消費的3倍。顯然,城鎮化並不能完全替代以提高城市居民消費為主體的收入分配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等改革,無法全面體現中央擴大內需的戰略意圖。

  城鎮化恐怕難以成為下一輪中國經濟全面改革的“抓手”“切入點”和最直接的改革任務,真正與經濟增長有必然因果關係的,還是市場機制改革。

  ■ 新的改革行動建議

  中國下一輪全面經濟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價格“兩大核心”改革為突破口,推動以“四大重點”(土地徵地、社保、財稅和“國退民進”)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其中“兩大核心”的改革是當前轉變發展方式直接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全社會已形成基本共識,又相對易於實施。

  1.縮小收入差距的改革及反應

  在全國城鄉,應盡快出台已討論七八年之久的、以體現“提低、控高、擴中”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方案。這一方案應如十八大報告提出“翻番”的量化目標那樣,要有量化的數據和具體目標,避免長期議而不決,貽誤改革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