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門羅主義”的亞洲現實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09:51:45 |
不久前,曾以《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為中國人熟知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在悉尼發表演講,稱“如果中國大陸發展成香港那樣,它將試圖把美國從亞洲擠出去,發展它自己的‘門羅主義’”。老實說,這並非什麼新話題,早在2003年,《紐約時報》一篇題為《北京的魅力》的分析文章就說,“中國正在這個地區形成自己的門羅主義”;去年3月,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也在文章中談到,如果解放軍海軍力量發展成“以岸基戰機和導彈支持的強大艦隊”,中國可能最終在近海實現“中國式的門羅主義”。如何看待這種以美國稱霸史為鏡像的先入為主的解讀?美洲經驗與亞洲特性之間有什麼本質不同?中國如何避免自身的正常軍事發展招致美國的敵意認知? 左手“封閉”,右手“開放” “海權論之父”馬漢在1897年出版的《美國海上權益今昔與展望》中,提出過一條帝國主義氣息濃厚的建議:華盛頓應當把在巴拿馬運河、墨西哥灣以及整個加勒比海的永久航行自由,看作本國在西半球的決定性利益,並組建強大的艦隊來阻止歐洲國家插足。這番教誨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底本,即發表於1823年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美國宣布美洲大陸不再是歐洲國家建立殖民地的場所,任何歐洲勢力干涉新大陸的企圖都將被視為對美國之和平與安全的危害。而在馬漢提出“決定利益說”之後的1904年,與他氣味相投的老羅斯福總統更炮製出了“羅斯福推論”,宣稱對拉美事務的“國際干涉權”應當由美國獨占。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