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4萬億”傳聞與塔西佗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06-07 08:05:42  


  中評社北京6月7日訊/前幾天,在深圳最引人關注的社會新聞莫過於“5•26飆車案”了。一輛豪華私家車於5月26日夜晚狂飆引發車禍,傷亡慘重。儘管警方多次通過媒體公布證據指認侯某為車禍犯罪嫌疑人,力圖澄清公眾的疑雲,但網上的質疑聲浪反而更加高漲。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孫勇文章表示,類似的“澄而不清”現象,也發生在經濟領域。目前,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穩增長”被置於經濟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國將實施“4萬億2.0版本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傳聞甚囂塵上。國家發改委為此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所謂"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呼之欲出以及4萬億投資2.0版來了"等不實報道”。然而,公眾對此並不買賬,不少人甚至認為發改委的澄清之舉是欲蓋彌彰。

  以上兩個熱點新聞具有一個共性,即公眾的質疑或猜想與官方的解釋或澄清之間難以達成共識,甚至出現“官方越澄清,公眾越質疑”的吊詭局面。對於公眾和官方之間的這種不信任關係,政治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定義,稱為“塔西佗陷阱”。所謂“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講,就是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它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最早提出這一定義的,是古羅馬執政官塔西佗。毋庸諱言,在當下的中國,公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度呈下滑趨勢,“塔西佗陷阱”在某些領域已然出現絕非誇大其詞。

  文章稱,公眾不信任官方的澄清或解釋,是因為既往的無數事實都讓我們多了一分警覺之感。以社會領域為例,翻車、沉船、火災、毒奶粉等事故頻頻發生後,官方公布的受害人數和公眾的現實觀察經常相差甚遠。再以經濟領域為例,在房價、物價漲幅等方面的官方統計數據,經常遠遠低於老百姓的實際感受;而在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以及醫療社保改善程度等方面的官方統計數據,則通常遠遠高於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官方的這些統計數據,也受到媒體或其他學術機構的挑戰。這一切,無疑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傷害。其中,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多次失敗,對於政府公信力的損害尤其嚴重。由於“調控聲聲急,房價步步高”的異象屢屢上演,很多人甚至形成了將政府調控視為房價反向指標的心理。可以說,房地產領域是“塔西佗陷阱”的重災區。

  當然,公眾的某些偏執情緒,也是“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歸根結底,“塔西佗陷阱”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曾經屢屢失信於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