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人口問題的重心不是數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16 11:33:57 |
在我們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具有高度的話題性:論者或因人口增長過快對資源、環境形成的壓力惴惴不安,或因生育水平過低對勞動力供給、國家安全造成隱患而憂心忡忡。近年來,關於現行人口政策的討論比較激烈。“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再度對生育政策提出建議。 應該說,在劉易斯拐點(編按:即勞動力由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日益臨近、人口老齡化浪潮襲來的前提下,爭議人口政策的現實意義毋庸置疑。然而,人口問題並不是一個僅停留於統計學意義上的話題,它牽涉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以提高生育率、增加青少年人口數的方法來降低老年人在總人口比重的“兌水模式”能否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卻值得商榷。與此同時,將高生育率等同於發展潛力與後勁的思維,未免失之簡單。 誠然,在1999年,即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第18個年頭,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達總人口10%)。同一進程,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日本用了3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率不可謂不快。而對“未富先老”的擔憂更如一把利劍懸於頭頂,從事勞動的年輕人口不斷縮水,而退休待養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物質財富由誰創造?經濟發展如何維繫?國家安全靠誰保障?問題很急切也很緊迫。 但不得不說,上述種種依然是基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的人口觀,是與初級工業化相匹配的時代斷想。不通過產業升級,而以人口無限量再生產的方式所堆積的增長,是否能維繫長久發展,疑點頗多。 畢竟,無論人口如何增長,人口紅利總有耗盡的那一天。不妨看看另一組數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化階段,美國持續了110年,日本持續了80年,中國台灣持續了40年,新加坡持續了20年。在這個不斷加速的數據鏈條上,我們又處於什麼位置?顯然,我們仍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提高人口增長率與提高勞動生產率,哪個才是當務之急,不言自明。 靠人口紅利維繫增長,絕不是一種值得稱道的發展模式。依我國目前情況,最悲觀的預測是,劉易斯拐點將於2013年到來,而彼時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有14年。換言之,勞動力供給斷檔已經形成。如何應對?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