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以培育中產者為目標構建福利制度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06 09:13:45 |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方栓喜文章表示,作為參照,在中國新時期社會福利政策設計上,需要以增加國家福利為主基調。在這個時期,防止高福利不是主要矛盾,汲取古典自由主義模式的教訓才是主要矛盾。建立城鄉統一的福利制度,主動地縮小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積極培育中產階層,在建設消費大國、服務業大國、人力資本大國上主動進取,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出路。文章如下: 1.機會創造與能力創造並舉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中產階層的大規模出現,不是國家包辦的結果,而是社會平等、積極流動的結果。中國新階段的社會福利在設計上,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福利制度不是削弱市場,而是增強市場在擴展多數人福利中的作用。為此,社會福利制度要能夠確保平等和積極的社會流動,而不是阻礙這種有活力的社會流動。 中國中產階層發育有兩大矛盾:一是機會的匱乏;二是能力的匱乏。以大學生和農民工群體為例,二者是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中最重要的兩個群體之一,如果這兩個社會群體在未來不能夠成為中產階層,中國不可能形成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也不可能真正走出城鄉二元經濟而完成工業化。 大學生作為高潛能群體,就業比較困難,其向上流動主要是機會的匱乏。對於大學生群體來說,福利制度建設主要的目標是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連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未來有多少社會群體能夠成為中產階層?而且,知識群體找不到工作,會造成“知識無用論”,進一步強化經濟結構低端鎖定的風險。而機會創造的過程沒有別的途徑,只能通過進一步的市場化來解決。這就需要加快市場化改革,在服務業領域打破壟斷,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農民工就業已變得比較容易,但其技能比較低下,其向上流動最大的矛盾是能力匱乏。解決這種能力匱乏,需要中國新時期的福利制度安排,在職業機能教育等公共產品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培養其技能。與此同時,打破城鄉二元的福利制度,讓農民工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農民工市民化。使其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在此基礎上提升自己。這樣農民工才有可能成為中產階層,才有可能確保中國絕大多數的居民成為中產階層。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