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月樓里的豐子愷後代

http://www.CRNTT.com   2011-11-26 10:30:05  


豐子愷
豐子愷住過的日月樓
豐子愷之女豐一吟
豐子愷親手給女兒畫的肖像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豐一吟,著名畫家、作家豐子愷之女。1929年5月生於浙江省桐鄉石門鎮,曾就讀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3年畢業於中蘇友協俄文學校。1961年歷任上海編譯所、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譯所譯員,1980年進入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任翻譯。曾與豐子愷合譯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長篇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等作品。豐一吟還是豐子愷著譯的重要介紹者、編選者、研究者。
 
豐子愷舊居日月樓   

  上海最繁華的淮海中路與陝西南路交口處不遠,有幾幢西班牙式聯排別墅,名為長樂邨。這是租界時期的建築,七排洋房,129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是兩到三層的坡屋頂房子。1954年,豐子愷和家人搬到長樂邨39弄93號的小樓里,他為之取名為“日月樓”,在這里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

  一年前,豐子愷的後人想方設法購回日月樓的二層和三層(一樓現居民要價太高條件未談攏),經整修複原為“豐子愷故居”對公衆開放,參觀者絡繹不絕,也成為上海市以“民辦公助”模式保護名人故居的典型案例。

  豐子愷七個子女中唯一健在、今年82歲的豐一吟女士經常來到這片舊居,為參觀者介紹當年父親在這里的生活點滴。如今的日月樓也還原了她記憶中的模樣。踏上木樓梯,經過亭子間上到二樓,正中一間有室內陽台的房間便是豐子愷當年的臥室。陽台呈梯形,三面有窗,頭頂還有天窗,透過天窗,每天都可以看到日月輪轉,“日月樓”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而來。房間里的書桌是豐子愷用過的舊物,桌前一張舊藤椅,一盞老式吊燈從天花板垂到桌沿,桌上筆墨紙硯擺放如昨,旁邊靠牆有一張窄小的單人床,晚年豐子愷就睡在這張床上……

  日月樓中日月長,豐一吟陪豐子愷在這里度過21年的光陰。這一時期,她與父親合作翻譯了《獵人筆記》、《源氏物語》等外國名著,父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讓她獲益匪淺。

  如今,豐一吟幾乎接管了有關豐子愷的一切事務,每日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參加各種研討會、紀念會,接待相關的學者,編輯豐子愷著作,撰寫豐子愷回憶錄,各種大小事務排滿了日程表,每天還要堅持臨摹豐子愷的字和畫。

  也許在外人看來,有這樣一位鼎鼎大名的父親,豐一吟的生活一定也是風風光光。可事實卻並非如此,至今豐一吟仍和女兒、女婿、外孫一起住在盧灣區的一幢普通居民樓里,父親一生慷慨,畫作隨手贈人,但最後留給女兒的只有一字一畫。而豐一吟仍然坦然而快樂,她從父親身上學會了淡泊名利,只求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她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盡快整理完成《豐子愷回憶錄》,希望在明年豐子愷誕辰110周年時正式出版,算是對父親的緬懷和紀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