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農村生的出路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8-11 12:10:14  


 
  是什麼阻礙了寒門學子的上升之路?難道出身竟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目前的高考內容設計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出身決定命運”。考試中含有明顯的文化偏向,從而有利於一些群體而不利於另一些群體,其結果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降低了高考這一社會資源分配制度的公平性

  記者:教育,是公平的起點。教育,就是要讓人們看到希望。寒門學子離名校越來越遠,是否凸顯出身決定命運?

  儲朝輝:近些年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邊遠農村或貧困家庭的孩子進大學的機會越來越多,進好大學卻越來越難。這一結果是逐級累積造成的,經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多級分化,相同智力的學生,一直在優劣不同的學校中學習,在高考時差上數百分是完全可能的。這說明教育公平問題遠比一些人想象的要複雜得多,是一個涵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概念,要實現教育公平這一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廉思:高考本來是一種標準化考試,考量的是學生通過“後天”努力所掌握的知識與邏輯思維能力,而應盡量排除“先天”因素的影響。以“現代性”為核心的高考內容改革,實際上損害了高考的公平性。現階段中國存在巨大的城鄉差別,農村學生受教育的條件遠不如城市學生,中小城市與中心城市之間的教育差距也很大,在過去偏重考查知識面和記憶力的情形下,刻苦攻讀、記誦不輟就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是當高考日益側重於“能力”的時候,勤奮刻苦所能起到的作用下降了,考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環境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則大大上升。高考內容的改革,並沒有恰當地考慮中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影響了農村及中小城市學生的利益。考試中含有明顯的文化偏向,從而有利於一些群體而不利於另一些群體,其結果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降低了高考這一社會資源分配制度的公平性。
 
  各級學校、各個教學環節未能將教育公平的保障作為一個重要因子設計進去,而僅僅將考試分數作為惟一的因子,這樣偏差就不可避免

  記者:“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可以有另一種解讀:惟有進入重點大學才有可能改變命運,而農村學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與專科院校。當重點大學之門正一點點向寒門學子關閉,我們會產生疑問,我們的教育制度設計有了怎樣的偏差?我們又該如何為每個個體的發展營造平等的空間?

  儲朝輝:“知識改變命運”可以體現在不同時候,一是在運用的時候;二是在選拔的時候。前一種情況貫穿人生的始終,正因為此,我認為無論貧富及其他條件如何,每個人都要終生不斷地學習。至於後一種情況,我不能認同“惟有進入重點大學才有可能改變命運”的說法,因為歷史上不少人進了重點大學也未能改變命運;不少人未進重點大學倒成為發展不錯的人才,但不能因此就否認現有的教育體系在保障公平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問題。這個問題體現在各級學校、各個教學環節未能將教育公平的保障作為一個重要因子設計進去,而僅僅將考試分數作為惟一的因子,於是一些人可以花錢上各種班來提高分數,另一些人沒錢上各種班,分數可能相對少些,但這兩個人的智力也許並無差別,這樣偏差就不可避免。

  嚴格地說,為每個個體的發展營造平等的空間就是要依據每個個體成長發展的需要去設計教學,進行評價,進行管理,因而需要一套多元的評價體系,改變現有的僅僅依賴於一考定終身的單一評價體系。但是,在現有社會信任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又有人擔心這樣做會導致整個社會更加不公平。因此這是一對矛盾,建議在全社會對此進行公開討論的基礎上確定改進的方向和步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