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人不再是過去的美國人

http://www.CRNTT.com   2008-11-06 17:28:46  


 
          不斷地容納造就了新美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依然是具有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特征的社會。確實,在社會體制和基本價值觀上,美國保留了原有的原則和特色。但與此同時,自從脫離其母體英國之後,美國的國家性格就一直在重塑之中,也就是不斷地朝“美國化”的方向演變,以至於美國人稱自己是“盎格魯-美利堅人”。百多年前,肯布爾從英國抵達北美時,就已經發現“除了言語之外,看不到源自英國的痕跡”,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的“美國化”過程。 

  美國性格的重新塑造過程,與世界各地大量人口不斷向美國轉移直接相關。一位美國學者曾經這麼說,雖然這些新移民歷盡磨難、歧視和屈辱,但他們來到美國之後,與那些已經“被美國化的同胞們”生活在一起,最終也都被美國化,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唯一途徑。 

  而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人口日益多元化,盎格魯-撒克遜人口的比例被逐漸超過,其在社會中的主體性也就被慢慢稀釋,結果導致整個美國的面貌被改變,直到今天還在改變之中。 

  對於美國社會的變遷,歷史學家盧卡斯曾經這樣描述:1900年,當世界其他地區的移民開始再度大規模湧入美國的時候,源自英國和愛爾蘭的美國人口,依然在各個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包括政治、司法、銀行、工業、教育和文化領域。總之,這批人是上層階級,“對其他人發號施令,并且決定輿論的基調”。但是,在1950年代之後,“盎格魯-美利堅人”的因素開始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主導作用,結果使盎格魯-撒克遜人失去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美國人不再是過去的美國人 

  從1950年代至今,又是半個多世紀已經過去,美國的國家特征和性格,經歷了多次歷史性變遷。當整個社會依然圍繞著既有框架和原則演變之時,人口構成的複雜性使美國的國家特征,在更多領域以更多元的面貌出現。從政治人物到音樂家,從戰爭英雄到體育健兒,從大牌記者到影視歌星,無論在哪裡出生,無論文化和社會背景如何,只要投身於美國這個“大熔爐”之中,都被“美國化”,被美國社會所認可和接受,成為美國國家特征的一部分。 

  假若基辛格當年以猶太人身份出任白宮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和國務卿,還不值得著重提及的話,那麼,鮑威爾和賴斯這兩位黑人在政府中擔任關鍵要職,就足以反映出美國社會的可敬與可愛之處。美國為什麼不同於歐洲?為什麼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原因就在於美國有這樣特殊的國家性格。 

  當然,美國還有種族歧視的現象,還有狹隘的本土主義心態,還有“你我他”之分,偶爾還有“我愛國你不愛國”的口沫,但從這兩百多年的歷史演變進程中可以清晰看出,在凝聚社會、塑造國家的性格方面,美國確實一直在朝著文明和進步的方向,告別過去、改變自己。 

  回到前文,筆者之所以認為奧巴馬當選總統是歷史的必然,就是因為美國在不斷地自我改變。可以說,美國不再是過去的美國,美國人也不再是過去的美國人。正是不同的美國和不同的美國人,才造就了今天的奧巴馬總統。 

  (來源:聯合早報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