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弘揚黃帝文化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4-01-31 14:44:13  


 
  二、黃帝文化是加速兩岸文化融合的重要抓手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創造。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④黃帝文化是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加速兩岸文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台灣地域文化在中華文化根脈的滋養中必將更加枝繁葉茂、煥發光彩。

  (一)傳承黃帝文化凝聚兩岸骨肉同胞的民族認同

  黃帝是中華各民族公認的共同祖先,是兩岸同胞共有的集體記憶和民族記憶。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離不開對黃帝文化的認同與弘揚。在共同緬懷和祭拜黃帝的過程中,兩岸骨肉同胞的民族認同會不斷凝聚和加強。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格象徵。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始祖文化認同,認祖祭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形態。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黃帝作為民族始祖,帶給兩岸同胞的不僅僅是血脈上的認同,更是中華民族尊崇的神聖精神文化符號和凝聚力、向心力的象徵,讓兩岸同胞有共同的歸屬。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是不可否認的傳統。源於黃帝文化的共同根基,兩岸同胞應該通過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連接,彌合因長期沒有統一而造成的隔閡,增進骨肉親情,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弘揚黃帝文化鞏固兩岸炎黃子孫的國家認同

  黃帝是華夏社會秩序的最早建立者和維護者,更是中華民族大一統文化的開創者。在統一、兼併戰爭過程中,黃帝將眾多部族融合成為一個相互合作與互利共存的部落聯盟體甚至國家雛形,這為中華民族政治與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開創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大融合、大統一、大發展的歷史新時代,深刻地影響此後數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⑤

  由黃帝對遠古部族治理經驗所形成的政治智慧,成為中國治理文化的濫觴。治理官職與史官制度構成了中國早期國家上層建築的基本要素。黃帝依靠部族政權所從事的官制建設,開啟了中國遠古政治文明的曙光。中華民族和炎黃子孫自黃帝時期開始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

  台灣同胞崇敬祖先、愛土愛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兩岸炎黃子孫應感恩先祖、不忘歸屬,交流互鑒、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鞏固愛國主義傳統。

  (三)發展黃帝文化促進兩岸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

  黃帝文化使兩岸同胞的原始記憶有了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認同,這種認同還需要不斷發展。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以黃帝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兩岸同胞應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黃帝武功文治兼備,其統一治理遠古部族所形成的政治智慧,成為中國治理文化之濫觴。以政治文明為主要特徵的黃帝文化,不僅是中華文明之源頭,也是中華文化之根基。黃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優秀、最核心的一部分,是兩岸中國人最值得自豪和傳承的文化內涵,並需要在兩岸文化融合中弘揚和發展。

  文化發展需要守正創新。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兩岸同胞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經歷了不同的遭遇和變遷,選擇過不同的道路和制度,但在歷史橫截面上,正在共同面對新的時代。衹要是對兩岸同胞未來發展最有利的治理方式,兩岸同胞就應努力追求,爭取實現。以黃帝文化為根基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兩岸中華兒女提供了無窮的正能量。兩岸同胞需要守正創新,傳承發展黃帝文化,加速兩岸文化融合,鞏固加強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

  三、黃帝文化是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核心根基

  回顧5000年前,黃帝面對中華大地的分裂與戰亂,文治武功,恩威並用,不僅合和萬國,海內歸一,完成對眾多部族方國的統一,而且開創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先聲。這既是黃帝的歷史功績,也是當時百姓的共同心願。民心決定歷史走勢。“吾受民命於天,愛民而民不死,吾位不亡。”(《黃帝四經·十六經》)當前形勢可與之類比。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更因為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

  (一)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根脈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需要進一步加強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這是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需要,更是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需要。在構建過程中,要傳承黃帝文化的進取精神和無畏氣概,最大限度發揮兩岸同胞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開創前無古人的事業,維護兩岸命運的根脈。

  求變是黃帝文化中的顯著特點。黃帝處於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轉折期,同樣面臨前無古人的紛繁複雜形勢。在時代的變局面前,求變文化要求主動適應新形勢,大膽尋求突破,立足歷史潮頭。黃帝文化表現出驚人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在物質、精神、制度等文明領域大放異彩,取得豐富成果,為天下百姓帶來和平安寧、生產提高與生活幸福,使人類演化進程大幅提速,並拉開中華文明的序幕。

  史載黃帝時代的發明創造包括制度、禮法、曆法、兵法、貨幣、文字、醫藥、舟楫、音樂、宮室、鼎甑、衣冠等30多項,涵蓋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等各方面。特別是典章制度方面,對職官、監督、等級、明堂等諸多制度建設提出大量前所未有的設計。”黃帝開創性地以雲紀官,設置“五雲官”,“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史記·五帝本紀》)雲紋圖案至今流行。

  當前中華民族再次面臨史無前例的歷史巨變。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裡,台灣同胞不能缺席。兩岸同胞應該共同應對時代挑戰,共同傳承黃帝文化的求變與創新特點,共同協商進一步加強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方案,特別是制度方面的設計。求變文化要求我們不能拘泥於已有的思維和模式,不能落後於時代演化的步伐,要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開兩岸之太平,創萬世之基業。

  (二)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靈魂

  國家統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兩岸民眾的長治久安和穩定幸福。兩岸同胞是骨肉親人,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也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條件。心靈契合衹能施德治以教化,不能憑武力而強制。即使武力統一,仍需恩德治理。

  奉道、崇德、尚中是黃帝文化中的顯著特點。“畏天、愛地、親民”(《黃帝四經·十六經》)是天道的要求。修德、施惠、教化是德治的根本。中道、適度、合作是尚中的做法。兩岸同胞有敬天愛地、看重親情的共同文化傳統,有重視教育、奮發向上的共同價值理念,有交流包容、善意合作的共同歷史經驗,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重拾黃帝文化的優良傳統,重新理性互動,增進認同互信,解決政見分歧,加深心靈契合。

  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黃帝文化有著廣泛的社會功能,諸如民族凝聚、精神激勵、價值整合、行為規範、人格塑造、文化傳播、歷史資鑒等功能。兩岸加強心靈溝通、加速文化融合,建議先從共同弘揚黃帝文化做起,從天道、德行與合作反省自身與認識對方,從源頭和靈魂尋找共同點和發力點。

  (三)鞏固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基石

  合眾是黃帝文化中的顯著特點。合眾要求相容並包、求同存異、多元並存、共同發展。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合眾文化的體現,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和艱巨任務。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將使兩岸同胞共享一個偉大民族和國家的尊嚴和榮耀,以堂堂正正、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為驕傲和自豪,讓炎黃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

  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需要鞏固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讓世界人民瞭解和尊重中華民族文化,讓中華民族文化在新時代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文化主體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是建設和鞏固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必然選擇。

  繼承和弘揚黃帝文化,是因為黃帝文化能夠與兩岸同胞的共同價值觀念相融相通,能夠對全民族的價值觀念產生統攝和昇華作用,能夠對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產生激發振奮作用,能夠對人們的行為操守產生榜樣示範作用,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團結力、向心力與戰鬥力,推動華人社會的文明進步和文化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建議兩岸民間研究和弘揚黃帝文化的機構與社團組織加強聯結與整合,共同在國際上宣傳和推廣黃帝文化,讓更多的國家和人民瞭解黃帝文化的精華,認識和贊同中華民族的思維理念與行為方式,理解並支持中國政府的政策方針與國際倡議。黃帝文化國際傳播有四個重點:1.文化理念;2.歷史考證;3.風俗傳統;4.目標應用。為此,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做好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賡續歷史文脈,復興中華偉業,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註釋:

  ①徐光春,黃帝文化與黃河文化,《中華文化論壇》,2016年第 7 期。

  ②馬平安,黃帝文化:中華文明的奠基,《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2年第8期。

  ③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6月2日。

  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26日。

  ⑤馬平安,中國式現代化的黃帝文化基因,《協商論壇.癸卯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專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11月號,總第311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