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灣社會群體結構演變與特殊群體

http://www.CRNTT.com   2023-05-07 00:21:25  


 
  不過,在台灣的歷史進程中,在台灣還有多個特殊的外省人群體。一是1945年前後接收台灣的軍政人員與到台灣經商人員,許多未能重回祖國大陸,留在了台灣。“228事件”期間,就有外省人與本省人的矛盾,尤其是發生了本省人毆打外省人的一系列事件。二是朝鮮戰爭中被捕的志願軍士兵在美蔣策劃下“棄共投台”,形成一批特殊的外省人。據統計,大約有14235被捕人員在戰後沒有返回大陸,而是被迫選擇去了台灣,這批人被國民黨稱為“反共自由戰士”。他們不少人在台成家結婚生子,如今也是數萬人口的群體。他們在台灣沒有土地,加上身份特殊,生活在社會底層。據報導,1953年,這些人被挾持到台灣,大多安置在桃園虎頭山,2000人進駐新北市三峽區忠義山莊。三是金門戰鬥中解放軍有5000多人被捕,其中大多數(4889人)到了台灣。四是李彌率領的雲南“孤軍”“反共救國軍”193師,於1954年從緬北轉到台灣。這批敗兵殘軍總計550戶、1200多人。台灣當局建了忠貞新村安置,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眷村。五是50年代初大陳島戰爭中,國民黨失敗後撤退到台灣的軍人及居民後代,還在台灣成立了“大陳島同鄉促進會”,於2019年在台攻擊竄到台灣的“港獨”分子而引起關注。另外,在上世紀80年代兩岸開放交流交往後,在台灣出現一些新的外省人群體,主體是大陸配偶。兩岸大量通婚現象出現後,不少大陸新娘與新郎到台灣定居生活,逐步形成一個新的外省籍群體。同時,還有一些叛逃者與知名異議人士到台灣定居生活。

  四、“半山人”

  在外省人與本省人之間,台灣還有“半山人”以及“舊半山人”與“新半山人”區分。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稱台灣人為本省人。台灣省人稱內地人為“阿山”,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外省人。而對出生在台灣、在內地長大者則稱為“半山”。不過,“阿山”有貶義之嫌,“帶有極度的憎恨與敵視”含義。半山人主要是日本統治台灣時期返回祖國大陸的台灣同胞,在戰後返台接收台灣或回到台灣。這是一批有祖國大陸經驗的台灣人,許多精英後來成為台灣國民黨當局的最重要幹部與管理者,連戰之父連震東是典型代表之一。

  據汪毅夫先生“1946年台灣人的同鄉會和返鄉潮”一文介紹,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先後有許多台灣人返回祖國大陸,或台籍日本兵因到大陸從事侵略戰爭而滯留大陸。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大陸的台灣人興起一波返鄉潮。當時“行政院”於1945年11月10日發布了《對台灣人處理辦法》,對在大陸不同情勢的台灣人返台規定了具體處理與返台規定。據台灣省平津同鄉會聯合會資料,“竊吾台民,前因不堪日本壓迫,多有逃回祖國者,平津兩地即2350名,唯生活頗感困難,現在勝利來臨,台灣重歸中國,平津台民之中,有1200名希望回台”。估計當時整個大陸返台的台灣人有數萬之多。留在大陸的成為日後的大陸台胞,在各地組成台灣同胞聯誼會。這些人基本上是“舊半山”。

  其實,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還有更早從台灣到大陸生活定居的一批人。清康熙六十年(公元721年),台灣爆發朱一貴民變事件,事平之後,57名死刑犯的直系親屬被連坐流放到黑龍江寧古塔(現寧安市)。2017年,一位黃氏後裔通過文獻與族譜找到原鄉台灣的屏東縣枋寮,然後赴台尋根。由此發現,在歷史上兩岸往來互動中,儘管以大陸同胞赴台者為主,但也不時有台灣同胞因種種原因到大陸謀生、生活與定居,形成不同特殊情況的台灣同胞。今日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與各省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就是大陸台灣同胞的聯誼組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