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中評論壇:閩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0:07:52  


劉傳標
 
  劉傳標:保護涉台文化遺存意義重大

  台灣2300多萬人口中80%祖籍地是福建。福建與台灣同宗共祖,根脈相連。福建涉台歷史文化遺存眾多,無論文物、歷史建築,還是“非遺”項目都是閩台鄉親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標識,保護好歷史文化遺存就是保護兩岸融合的根脈。

  第一,保護祖地歷史文化遺存,增強“閩台根脈相連”的文化話語。兩岸融合發展,首先閩台要先融合。八閩大地上所擁有的歷史文化遺存都是回擊“台獨史觀”最有力的武器,保護福建歷史文化遺存,就是保護台灣同胞的根文化,就是保護閩台區域文化共同體意識。福建的文物古跡和“非遺”都是兩岸一家親的歷史見證。如,福建歌仔戲、高甲戲、閩劇、打城戲、平講戲、木偶戲、傀儡戲、竹馬戲、鐵枝戲等地方戲劇既是“非遺”,也是閩台鄉親喜聞樂見的,是共同文化遺存。我們要鼓勵與支持各方言劇種及草根演藝團體到台灣鄉村,參與“社戲”、“草台戲”表演。通過直接參與台灣鄉村民俗活動,發揮祖籍地柔性文化作用,強化祖籍地文化在台灣鄉村和基層的影響力。

  閩台民間信俗,同根同源。目前台灣島內眾多的宮廟所祀的神多數源自福建,相伴其祖先渡海赴台,是其家(族)人或同鄉的精神紐帶和象徵,也是福建對台交流合作乃至融合的重要介質。具有區域草根性和獨特的信眾。近三十年來,閩台民間信俗交流活躍。兩岸融合發展要進一步將民間信俗文化交流推向基層,從簡單的信俗交流推向深入,化“神緣”為“人緣”交流。在深化“媽祖”、“關帝”、“清水祖師”、“保生大帝”、“陳靖姑”、“廣澤尊王”等信俗交流的同時,拓展更多草根性強、基層小眾信俗交流,如“王爺”、“楊公八使”、“白馬三郎”、“玄帝”、“齊天大聖”、“田公元帥”等信仰在台灣特定區域,有特定的信眾。在抓大的同時,也要重視小眾信俗文化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