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聚同化異論與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19-02-09 00:20:17  


 
  2015年5月2日,朱立倫與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面時就提到:希望兩岸除了求同存異,更能“求同尊異”,尊重不同的聲音。其實,早在2014年6月26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拜會新北市長朱立倫的時候,朱立倫就當面表示,兩岸交流要發揮同理心,不止“求同存異”,更要“求同尊異”,尊重台灣人民的想法、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就是在不同聲音、多元社會裡的最大共識。他說,兩岸關係過去強調“求同存異”,但在同理心思考下,應該“求同尊異”,尊重台灣人民的想法及決定,這是他的基本態度。

  顯然,習近平不同意朱立倫的“求同尊異”之說,並以“聚同化異”論來回應了國民黨提出的問題。共產黨的堅持與國民黨的蛻變,在此一刻已經展現。此後,“求同尊異”之說即告偃旗息鼓。

  在討論“聚同化異”之前,必須瞭解和而不同以及求同存異之說的歷史淵源。和而不同是孔子的光輝思想,中國傳統哲學的精華,求同存異則是周恩來的辯證思維方法之要津。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強調多樣性的統一,也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民主精神,以及互相尊重的平等精神。大陸專家比較一致的解讀是:以和為貴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徵和基本價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對“和”這一理念的具體闡發。和而不同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中國共產黨對和而不同思想是高度重視、高度肯定的,在外交領域長期作為指導思想來貫徹運用。2002年10月,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喬治·布什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講說:“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諧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係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各種文明發展的真諦。”於此,可知中共對和而不同的標準的哲學解讀。

  至於求同存異之說,則非古人的原句流傳,它是現代的中共領導人、思想家周恩來的思想創新。

  根據資料,中共中央統戰部研判,求同存異這一重要思想是周恩來在大革命時代前後提出來的。1923年7月,周恩來在《旅法各團體敬告國人書》一文中指出:凡是“不甘為列強奴隸軍閥鷹犬的人,不論其屬於何種派別,具有何種信仰,都應立即聯合起來”,推翻帝國主義和軍閥卵翼下的北京政府,這條反帝反封建統一戰線,衹求反北京軍閥政府之“同”,而存各自派別、信仰之“異”。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周恩來作了《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指出要懂得統一戰線的“統一性和區別性”,“‘右’的觀點就是不主張區別,抗戰的武漢時期,有人主張我們是‘求同而非異’,就是說衹有同而沒有異,這是不知道我們無產階級和別的階級不同”。“那就是和人家混合在一塊”,“‘左’的觀點是天天講區別,不去和人家共同行動,把整個隊伍推出去,把自己孤立起來”。周恩來用“統一性和區別性”的辯證統一,第一次對統一戰線求同存異思想進行了理論概括。中共建國初期,周恩來又指出:“每個黨派都有自己的歷史,都代表著各自方面的群眾,有人要求各民主黨派都和共產黨一樣,如果都一樣了,則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又何必聯合呢?正因為有所不同,才需要聯合。”“另一方面,如果衹是為了廣泛聯合就不講原則,凡是要求我們承認的我們就承認,那又會渙散了統一戰線。”周恩來把求同存異思想貫徹於中共統一戰線的運作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