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藍美華語中評:塑造“台灣民族”?不可能的

http://www.CRNTT.com   2018-01-30 00:07:12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藍美華。(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月30日電(記者 倪鴻祥)針對民調台灣人認同度走低,20到29歲年輕世代認為是中國人比率提高,天然獨不再是鐵板一塊。台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藍美華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年輕人只要走出去打開眼界,就會改變想法,因此台獨根本不可能成功,想藉此塑造“台灣民族”也是不可能的。

  藍美華,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現為民族研究所)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內陸亞細亞與阿爾泰研究所碩士、博士,專研領域為民族問題、影視民族學、民族誌、蒙文、北亞民族史,現為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藍美華告訴中評社,其實民族認同、民族主義的理論,學界一直有在討論,如果用後現代的講法,就是認同一個民族,其實是和主觀意識比較有關,例如某個人很喜歡某個民族,就會去找出他與這個民族很多的共同點,如果他不喜歡某一個民族,自然會找很多不同點來加以否定,所以主張台獨的人會找很多理由去否定自己是中國人。

  她分析,文化是有助主觀認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家有相同的文化,就會比較傾向認同是同一民族,一旦主觀上也認為是同一族,兩邊就會是同一民族,其他像是語言、血源等方面的因素,多半是比例上的變化,所以算是動態變化,所以一個人去大陸工作5到10年,甚至落地生根、結婚生子,小孩也在當地就學的話,是會改變想法的。

  藍美華對中評社說,“台灣民族”最早是許信良提出來的,但當時並不是指血源上的“台灣民族”,現在主張台獨的人都會想從血源上切割開,所以會說台灣有很多平埔族、原住民、日本或南亞等血源關係,但這些獨派也沒很喜歡東南亞人,否則應該要趕快大量引進東南亞民族大混血,才會更有說服力。事實上並沒有,而絕大多數的台灣人血源主要都是漢民族。

  她指出,現在持“血統論”的人很少,就連綠營在政治上講台獨的也愈來愈少,因為民進黨蔡英文執政這一年多來做的不好,民眾原本有期待的,如果做的好或許還會有點認同,但真的做不好,就會有反台獨的情緒,甚至會認為兩岸統一沒什麼不好,所以台獨根本不可能成功,想藉此塑造“台灣民族”也是不可能的。

  藍美華一直覺得,“天然獨”這個用詞形容台灣現在的年輕人並不精確,現在的年輕人因為教科書與遇到的環境和上一代確實不一樣,所以會很自然的把大陸與台灣視為兩個不同的地方,但並不認為或同意要進一步主張獨立,或是採取獨立的作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