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台灣民意轉變與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1-03 00:05:45  


 
  2、兩岸社會、民生各領域交流與合作規範逐步確立,兩岸交往內涵日趨豐富。20世紀90年代初,兩岸分別成立了各自授權的民間團體海協會與海基會。1992年11月,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1993年4月,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首次在新加坡舉行商談,簽署了4項協議。2008年6月,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商談。2008年至2015年8月,兩會先後舉行了11次會談,簽署了23項協議,涉及食品安全、船員勞務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計量檢驗認證、知識產權保護、醫藥衛生、核電安全、氣象地震監測、民航飛安與適航、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等多個領域,並達成諸多重要共識,在相應領域構建起資訊通報與交換、業務會面與合作、管理與保護、人員交流與互訪等方面的規範以及重大、突發事件協處等制度化合作機制,拓展了兩岸交流合作領域,增進了兩岸同胞福祉,推動了兩岸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台灣民意對兩岸交流出現徘徊與遊離心態

  30年來,兩岸經濟社會的交流合作促使兩岸聯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但在兩岸打破隔絕狀態的同時,台灣當局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台灣政治發生自1949年以來的最大變化。在台灣政治開始向西方政黨政治轉型的背景下,民主化、本土化不斷推進,島內民意在“台獨”勢力長期操作下形成的“台灣主體意識”高漲,對兩岸關係發展造成一定干擾。

  一方面,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尤其給台灣同胞帶來很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受到台灣民眾的普遍歡迎。這一點自2008年以來已經得到了諸多民調的驗證,甚至民進黨在其話語體系中也不得不改變了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論調。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其兩岸政策導致陸客大幅減少並使島內觀光服務業受到巨大衝擊,備受台灣民眾的質疑和不滿,島內社會民意更認識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台灣社會發展之必要與可貴。

  另一方面,台灣政治轉型帶來所謂“本土化”進程對島內民眾的政治認同產生重大影響,“台獨”勢力在島內急劇擴張。近年來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被島內綠營勢力操作,造成台灣民眾心態上的一些疑慮和失衡,突出表現在:一是大陸崛起及兩岸關係發展帶來對台灣的磁吸效應,對所謂“台灣主體性”的衝擊引起台灣民眾的焦慮與不安心理;二是台灣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和新世代的“相對剝奪感”,被“台獨”勢力操作成歸咎於兩岸關係發展。以最重要的兩岸經濟交流為例,大陸已從過去的被動方、受惠方變成主動方、施惠方。從結構上看,大陸從生產基地變成消費市場;從路徑上看,大陸從引進者變為合作者,其本質已是輸出者;從關係上看,台企與陸企一起或借助大陸走向國際市場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顯著增強;從需求上看,大陸對兩岸經貿的剛性需求趨於下降,而台灣則趨於上升;從影響上看,大陸宏觀經濟政策對台灣經濟影響力趨於擴大。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綜合實力繼續上升,“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持續推進,台灣在兩岸交流中面對大陸崛起的進程仍將經歷一段心理調試期。而近年來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並未有效遏止,仍然存在綠營勢力刻意操作的空間,尤其是台灣社會弱勢群體、青年群體更易於陷入民粹化裹挾,成為干擾兩岸交流合作的力量,也可能被操作成為政黨政治競爭的議題,影響政治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