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借鑒國際經驗教訓 對衝油價波動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09:56:07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訊/在當前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桶的情況下,俄羅斯因為沒有事先對衝油價下跌風險而損失慘重。而同樣依賴於石油收入的墨西哥,作出了與俄羅斯不同的選擇。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院長劉文財文章分析,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原油乃至其它大宗商品與美元價格的波動?

  俄羅斯的教訓

  雖然石油工業在俄羅斯GDP中的比重還不算很高,只占20%,但石油工業在俄羅斯出口與財政收入中舉足輕重。2013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占出口收入總額達68%。其中,原油1740億美元,占33%,主要出口歐洲(包括土耳其),部分出口亞洲;天然氣730億美元,占14%,主要出口歐洲。石化產品1090億美元,占21%。在俄羅斯2014年財政預測中,油氣相關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48%。摩根士丹利此前預計,原油價格每跌10美元,意味著俄出口將受324億美元的損失,約占該國GDP的1.6%,約合19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若按這一比例計算,俄羅斯2014年的GDP已經因油價下跌而抹去了4.8%,大概為600億美元財政收入。最近,俄聯邦政府向議會提交2015年財政預算草案時說明,要維持俄羅斯政府預算平衡,國際油價需要達到每桶96美元。但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最新預測,2015年石油均價將保持在77美元/桶左右。顯然,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石油價格距離實現俄羅斯財政收支平衡的目標相距甚遠。由於沒有及時對衝油價波動風險,俄羅斯經濟“裸奔”的結果很嚴重,盧布暴跌了50%,通脹開始高企。

  事實上,自1973年石油危機後,國際油價飆升,直到1982年,前蘇聯石油外匯收入的增長速度是史無前例的,從1972年的不到25億美元增長到1982年的250億美元,支撐了前蘇聯經濟穩定。1981年,石油價格開始下跌,起初比較緩慢,1983年開始加速,1986年價格下跌至此前數十年史無前例的低水平,每桶不足10美元,前蘇聯的外匯儲備迅速枯竭。

  前蘇聯解體後,經濟學家葉•蓋達爾在《帝國的消亡》一書中,指出前蘇聯的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於石油,由於國際油價下跌導致財政危機,最後導致前蘇聯解體。他指出:“20世紀的經驗表明,對於遭遇不利行情風險的資源豐富國家而言,重要的是政府應預先知道在原料價格下跌時該做些什麼,這對預算、收支平衡、消費市場、償付外債、銀行系統的穩定又會有些什麼後果,同時要有一套在類似情況下能夠使用的詳盡而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俄羅斯也經歷了油價上漲與下跌的悲喜劇。除2008-2009年外,過去十年,國際原油供不應求,油價處於上升通道,支撐了俄羅斯經濟的增長。雖然蓋達爾的著作《帝國的消亡》的副標題是“當代俄羅斯應從中汲取的教訓”,但俄羅斯顯然沒有吸取前蘇聯的教訓,沒有實行經濟多元化,沒有擺脫對石油工業的依賴,也沒有對衝油價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