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爭已開打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09:19:34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訊/學者張敬偉今天撰文《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爭已開打》指出,可以說,當前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爭已經開打,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不僅表現在台面上的多維博弈,也對世界經濟形勢構成了複雜影響,譬如油價偏低對歐日通縮的雪上加霜,對中美兩個能源消費大國也造成了影響。這場牽動整個世界的石油博弈戰,結果如何值得觀察。  

  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石油輸出國組織會否操起降量武器,平衡全球原油價格以緩解多個成員國的財政預算緊張?11月27日,歐佩克的新決定是維持每天3000萬桶的產量上限,不降低產量目標。隨後國際原油價格跌至4年以來的最低點,跌幅超過8%。

  歐佩克的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尤其不支持降低產量。內中緣由,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且摻雜著歷史因素和現實衝突,是國際政治、經濟博弈的複雜折射。可以說,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爭已經開打。

  在這場石油戰中,歐佩克成員國存在齟齬和內鬥。在降低石油產量問題上,可謂各懷“鬼胎”,歐佩克大佬沙特上世紀在國際油價下跌時,曾主動降低產量而刺激油價上漲。可是,沙特日減產1000萬桶並未使油價上升,反而導致本國深陷財政危機中。1985年底,沙特宣布增產而最終使國際油價跌停轉升。

  作為歐佩克老大,沙特決定不減產是吸取歷史教訓。在歐佩克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國,可以忍受國際油價低至60美元/桶。但是對於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和伊朗等國,油價維持在100美元/桶才能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尤其伊朗,在西方世界多年經濟制裁的情勢下,國內財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現在石油價格對其國內財政不啻災難。

  單就歐佩克內部的產量博弈戰觀之,不排除12個成員中合縱連橫的市場結盟。沙特、科威特等可以忍受更低價格的國家對組織內的伊朗、委內瑞拉等財政吃緊的國家施加規則壓力。從歐佩克成員國和美國關係言,有輿論認為沙特和科威特是以石油產量這個武器配合美國對付伊朗和委內瑞拉。由於伊朗核危機“6+1”最終談判又推遲半年,沙特不減產的確有以石油價格倒逼伊朗的意味。畢竟,作為中東兩大國,伊朗核武對沙特更具現實威脅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