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丁咚:中國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24 10:43:07 |
在搜救全程,中國官方不僅沒有任何人就在搜救過程中存在的任何問題,提出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評,而且依靠信息壟斷的優勢,全力“引導”民眾關注領導人的英明指揮——雖然迄今為止毫無結果,將一個在搜救行動中純屬跑龍套的角色裝扮得花枝招展,並借指責馬來西亞政府分散輿論的壓力,同時及時屏蔽互聯網上的批評之聲。這一切意欲何為? 與撻伐《紐約時報》報道同期,英國發表的常年人權報告,批評中國人權狀況,也戳到了某些人的痛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為此反批英國干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並威脅採取措施回應。 中國的威脅立竿見影。在最後時刻,中國政府決定取消原定於4月16日在倫敦舉辦的中英人權對話。而參照以前的例子,所謂“無益中英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意味著英國將付出在華經貿訂單減少的代價。 對一切批評過度敏感 這是中共政治焦慮症的最新表現,在很多時候它甚至具有某些強迫症“症狀”。對一切批評過度敏感,不管它們來自國內還是國外,都條件反射式地作出極端反應,將合理報道和批評認定為別有用心,涉嫌“煽顛”,無理污蔑,或者干涉內政,以至釀成外交事件,以國家之力封堵別國的嘴;而在中國國內,則採取各種技術手段删除對其進行批評的網絡文章,禁止出版或發表相關言論,直至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置中國公民等。 強迫症症狀的特征是,患者明明知道某些反應是不合理、不恰當的,但為了減輕強迫思維引發的焦慮,不得不採取某些行動。中共是以暴力奪權的方式建立政權的,在漫長的鬥爭歷程中,它也曾以捍衛公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和地方自治權利為旗幟,批判國民黨政府。因此,它絕對不會從內心認為,中國公民以及外國媒體現在的批評性言論是錯的,但卻對此很不淡定,作出非理性反應,以致批評者動輒得咎,乃至受到外交、經濟處罰,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中國公民言論的自由和開放性得到增強。這本來是中國原本缺失卻極具正面價值的變化,但去年以來針對它的管控措施空前加強,身為大陸人,時時都在感同身受。比如利用公民私生活或者其他與言論不甚相幹的理由,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他們先做有罪推定,繼而提起訴訟,以殺雞儆猴,威懾互聯網上日益興盛的自由言論,行事方式已罔顧體統和非議。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