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女騎警,橘生淮北為枳

http://www.CRNTT.com   2013-05-30 11:09:27  


 
  今天在北美的城市街頭仍能看到騎警,但和歐洲一樣,其文化意義已經大於實際意義。儘管有“節能環保”、“高可見度”等理由支撐騎警的保留,但這些理由更像是“騎警文化”愛好者找來的托詞。實際上,每當市政經費緊張時,騎警隊伍就被拿來“開刀”。

  中國能舶來騎警的形式,卻無法舶來支撐騎警的歷史文化騎警對於中國,是舶來品。但底蘊是舶不來的。古代中國與歐洲不同,國家強力機器是成建制的軍隊,作戰並不以靈活機動為特長。在秦大一統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了武士文化,當然也就沒有“騎士文化”。

  治安方面,中國的百姓被編戶齊民,居住集中,缺乏滋生“騎警”的土壤。

  ■ 騎警在中國,更多是長官意志的體現

  騎警在中國確是一種“形象工程”

  有人在中國的城市走了一圈之後,感嘆“為什麼中國的城市都有一座‘亞洲最大噴泉’或者‘亞洲最大的摩天輪’”。實際上,建大噴泉、拓大廣場、修大馬路、蓋大高樓……,是中國城市普遍在搞的“形象工程”。而且“形象工程”不限於建築——騎警被引入中國後,不選孔武有力的男隊員,而使用清一色高挑漂亮非警察專業的女隊員,且招聘條件為未婚、23周歲以下等,已經決定了其城市“花瓶”的定位。

  無論中外,恐怕一座城市多多少少都會有“形象工程”,歐洲的城市也建噴泉,紐約的騎警隊很大程度上就是紐約的“形象工程”。但“形象工程”是單純的體現城市形象,還是同時也體現城市管理者的形象,兩者是有區別的。

  “形象工程”如果是單純體現城市的形象,那麼會有一些特征。比如,它該是量力而行的,而不該是無度的,不能一搞就是“亞洲最大”。比如,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被廢止,近年有人去歐洲旅遊,就發現歐洲城市的噴泉不怎麼噴水了,因為那裡正爆發財政危機。根本上,“形象工程”的上馬、運行、廢止都屬於公共決策,應由大家說了算。

  而如果“形象工程”的上馬是城市管理者拍腦袋決定的,對其的反對出現“×××在台上的時候不敢提,現在他下台了終於捅破窗戶紙了”,那麼這個“形象工程”就是城市管理者意志的體現,也代表了城市管理者的形象——如看到洛陽的大噴泉,就想起孫善武;看到大連的女騎警,就想起薄熙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