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真實的逃離德黑蘭1980

http://www.CRNTT.com   2013-01-16 09:01:56  


 
  在完全打破冷場後,特工們就開始向被困的美國人部署戰略。

  門德茲打開六號制片廠的公文包,拿出一期好萊塢《綜藝》,上面載《阿爾戈號》的宣傳。他把其中一張六號制片廠的名片遞給了美國外交官科拉.李捷科,指著廣告,上面有一處介紹,“這部小說是由特麗莎.哈裡斯執筆的。”

  “你就是這個人。”門德茲說。他向她展示了化名為特麗莎.哈裡斯的加拿大護照。科拉細細地看著上面的照片和仿造的簽名。然後門德茲拿起速寫本,把它交給另一位客人凱西.絲塔芙。“給你,”門德茲說,“我們知道你有點美術底子,所以決定讓你扮作美術指導。”

  接下來,特工們一一派發了名片,上面寫明了其他人的身份:喬.斯坦福是副制片人;馬克.李捷科是交通協調員“約瑟夫.俄爾.哈裡斯”;李.斯卡茲是攝影師“亨利.科林”;鮑勃.安德斯是場地管理“羅伯特.貝克”。

  在離開之前,特工們又跟這群客人過了一遍他們各自的“經歷”。門德茲給每個人遞了一份捏造出來的履歷,告訴他們要背得滾瓜爛熟。

  “假如有人截住你們或者跟你們發生激烈爭吵,永遠記得要自信、直視他們的眼睛。想想好萊塢的人這時是怎麼應對的。記住,胡里奧和我就在你們身邊,如果露餡兒了,就讓我們圓場,”門德茲對這些美國外交官們說,“你們要讓自己變得華麗一些,更好萊塢一些。”我說道。他給斯卡茲遞上了取景器,把劇本交給科拉。

  “胡里奧和我會在周日晚過來,跟你們來一次帶妝彩排,”門德茲還提醒,“但在此期間,記住你們的台詞,我們到時可是會測試的!”

  事實上,最後還發生了一個烏龍:出逃日黎明前的幾個小時,門德茲醒來接電話的時候,已經是凌晨3點—他之前把鬧鐘設定在凌晨2點15分,可是睡過頭了。

  這一行8人(電影中略去了其他中情局的特工)之後乘坐加拿大使館的車輛,去到德黑蘭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大使館甚至編造了一份假電報,聲稱其建議攝制組到其他地方拍攝。逃難者一身好萊塢風格的服裝,在機場周圍閑晃,每個人在之前都接受訓練,牢牢地記住了自己的“發跡過程”,包括時間和細節。一個人“吹了發,像是在modhairs發廊做了一個時興的造型……他穿了條沒有口袋的緊身褲和一件藍色的絲質襯衫,上面沒有系紐扣,胸毛上搭著一條金項鏈和鏈墜……他的夾克大衣搭過肩膀,像一件披肩一樣。”這幅妝扮十足的好萊塢人。

  電影《逃離德黑蘭》中這一段扣人心弦又略帶驚悚,根據1999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內部刊物《情報研究》中登載的內幕消息,現實中的出逃情形並沒有那麼戲劇化,但仍然稱得上是驚心動魄。

  營救的最後時刻,在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伊朗的海關人員在偽造的護照和出境簽證上蓋章的那一瞬間,可謂是“氣氛緊張”。等伊朗的海關人員在他們的假簽證和護照上蓋好章後,8個人才小心翼翼上了飛機。

  按照中情局的資料記載,這8個美國人(化名為6名加拿大人、一名歐洲人和一名拉丁裔美國人)終於離開伊朗,搭上瑞士航空公司SR363的航班。飛機在短暫的機械故障延遲後起飛。為了安全起見,直到出了伊朗的領空後,他們才舉杯慶賀。

  這一天是1980年1月28日。直至數月後,人們才發現他們離開了,而美國中情局在這當中的參與策劃,直到17年後才被公開。

  不過解救其他人質的行動可沒有這麼順利了。直到卡特總統離開白宮那一刻,伊朗方面才最終同意釋放其他人質。某種程度,這些人質的獲釋更像是一種意在羞辱美國的政治聲明。直到今天,很多人仍認為,是這場人質危機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競選連任失敗。

  1981年1月21日,就在人質被釋放的第二天,已是一介平民的卡特飛到德國軍事基地探視獲釋的美國人。中情局官員道格回憶道:“我還留著那張照片。前總統神情尷尬,我則像是面無笑容的活死人一般。”

  來源:2013-01-10 03:11:02時代周報  周報記者:馬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