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五因素將成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08 08:57:02 |
其次,從投資需求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將來自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將替代國有企業成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未來5-10年,伴隨促進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的落實,其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還會上升。由於中國GDP的60%以上,專利創造的70%以上,新增就業的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業創造的,中小微企業投資比重的上升將對投資結構的改善和投資效益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也有利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服務業發展。 為應對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政府推出了4萬億投資刺激政策,重點投向鐵路、公路、機場等所謂“鐵公基”項目,這些政府引導的投資資金大多流向了國有大企業,而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卻受益甚微。為促進民間投資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政府先後出台了“新36條”和相關實施細則,但真正落實到位還有許多難度。為此,需要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反壟斷法》的執行力度,使中國經濟增長更多地由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拉動。 第三,從生產要素的角度看, 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將來自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據有關測算,改革開放30年來,資本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達50%左右;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貢獻次之,為30%左右;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低,為20%左右。可以預計,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勞動力數量增速將明顯減緩,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進一步下降。由於邊際產出遞減規律的作用,資本投入的邊際產出將出現遞減,因此未來5-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有賴於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為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政府應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通過財稅、金融、管理等手段支持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發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大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第四,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將來自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支撐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主要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兩大支柱。而“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GDP中第一產業(農業)比重的不斷下降和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不斷上升。然而,當“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第三產業(服務業)比重將逐步上升。通過國際比較可以發現,與中國發展階段相似的國家服務業占GDP比重普遍在50%左右,高於中國目前43%左右的水平。 今後5-10年,伴隨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國城鄉消費水平將進一步提高,消費結構將明顯升級;製造業產能過剩和出口受阻將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服務出口比重提高;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將推動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壟斷行業向非公經濟和小微企業的開放將促進金融、電信、醫療、教育等服務業發展。另外,伴隨國家在財稅、金融、科技等優惠、傾斜和支持政策的落實,反映未來機構及發展方向的諸多戰略新興產業將得到長足發展,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將明顯增強。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