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胡吳會或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又一拐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3-29 08:09:55  


 
  而馬英九則是在中國國民黨中常會的例行會議上說明“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的論述時指出,二十年來,從李登輝、陳水扁到他執政以來,“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指的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回歸“憲法”架構,事情非常清楚,這不是新的東西。馬英九還表示,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在“憲法”架構下堅持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擱置爭議、共創雙贏,這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王道”。

   此顯示,中南海和“介壽館”在經過一個星期的沉澱觀察分析之後,終於分別對“一國兩區”作出了界定,及正式的對外表態說明口徑。

  在北京而言,是體認到“一國兩區”是台灣方面一向的法律定位。這個“法律定位”,顯然就是“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及《兩岸人民關係條列》對海峽兩岸的定義。當中,是堅持了以“中華民國”為正朔的“一個中國”,並對一個中國的涵義,有著與北京的不同界定。正因為如此,才為了海峽兩會的事務性商談能不受干擾地開展,而達成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以“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政治智慧,在談判過程中無須時刻將“一個中國”宣諸於口中,予以模糊化處理。

  顯然,楊毅的說法,是肯定了“一國兩區”之中“一個中國”的核心內容,因而將之歸納為“胡吳會”的五項豐碩成果中最重要的一個成果。許多評論都指出,自二零零八年馬英九就職至今,台灣方面是首次當面對北京最高領導人提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概念,這本身就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儘管在長期來說,只不過是回復本來面目,但在馬英九的第一個任期的表現來說,卻是很大的進步,比他過去避談“一中”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北京予以高度肯定,並冀望能在此基礎上,有更進一步的進展。不過,從楊毅仍然避提“一國兩區”來看,北京對“一國”是“中華民國”的界定,是並不認同的。但為了“團結大多數,打擊極少數”,國共攜手反“台獨”,也就不予細究,並以“求同存異”的手法來靈活處理,同的是“兩岸同屬一中”,對於異的部分則擱置爭議。大陸方面似是要籍此思考“思想再解放一點”,為開創新局找出一條新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