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不確定的世界開啟中國經濟新周期

http://www.CRNTT.com   2012-01-07 08:48:28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在世界經濟熬過了異常詭異的2011年之後,有不少人將今年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概括為歐元會否解體以及中國經濟會否硬著陸。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在2011年面對很多難題。首先是管控通脹消耗了央行的極大精力。相信在當今的世界範圍內沒有哪位央行行長樂意與通脹為伍,可現實是揮之難去的通脹卻在去年一年里持續不斷折磨著決策層與央行的神經。而隨著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後遺症的集中發作,方方面面都在苦尋應對之策。尤其是民眾熱望的就業與收入增長,理該是經濟困難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出發點和立足點。如今回頭看,在本輪危機的複雜性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的情況下,經濟復甦絕不是一兩個經濟事件就能帶動的。甚至,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亦非應對危機的最優策略組合。更何況在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措施中,僅資產投資一項就占到90%以上,而用於支持社會福利設施和刺激消費增長的開支甚少。這又怎麼能避免產能的過剩與資產泡沫的泛濫?而當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經濟增速呈現放緩趨勢時,“保增長”一時間似乎又成了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關鍵詞。

  其實,從經濟發展的機理來看,經濟增長理應是一種內生性的選擇,端賴於市場主體基於既有的約束條件追求成長空間的持續擴大。而從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來看,儘管政府的適度幹預是避免經濟陷入大幅衰退的必要條件,但歸根結底,充分調動各有關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才是確保經濟增長最為關鍵的環節。另一方面,既然促進發展模式轉變是今年中國經濟的第一要務,那麼容忍經濟適度放緩便是理性決策的邏輯延伸。如果在刺激政策的負效應尚未消化的情況下,因為擔心經濟增速下滑而再度簡單對經濟“熱啟動”,只會加劇原本已相當嚴重的結構失衡。最終可能再一次錯過結構調整的時間窗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看空中國經濟的相關警告還真不能忽視:經濟內外失衡的中國,不僅既有增速難以持續,而且在當下愈來愈不確定的世界里,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次更大層級經濟危機的中心地帶。 


【 第1頁 第2頁 】